简述丹•席勒的数字资本主义的内容。
(1) 数字资本主义
①数字资本主义(Digital Capitalism) 是指信息时代的资本主义。 数字资本主义比喻资本主义进入了信息时代, 信息网络技术成为资本主义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并对整个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和社会政治制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美国教授丹· 希勒指出: “在扩张性市场逻辑的影响下, 因特网正在带动政治经济向所谓的数字资本主义转变。” 他还以《数字资本主义》 为书名发表了一本专著, 系统论述信息网络技术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种种影响。
②资本主义进入了信息时代, 是当代西方学者共同的判断。 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或信息社会,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a. 信息技术产生了革命性的飞跃, 成为当代先进科学技术的代表; b. 以信息产业为基础的新经济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 c. 以信息化、 数字化、 网络化为表征的网络社会已经到来。
(2) 数字资本主义的内容
①贫富分化的加剧。 左翼学者在论及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已经信息化、 网络化和数字化时, 其强调的重点在于指出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 反而加剧了新的贫富两极分化。 正如丹•希勒所看到的:“从长远来看,日趋严重的社会不平等现象带来的种种问题丝毫没有好转的迹象。 我们很难认为社会富裕程度的差异是上个历史阶段的残留。 这种差异显然是由数字资本主义本身造成的。”
②新的不平等和不公正。 数字资本主义不仅没有克服原有的贫富两极分化, 反而产生了新的不平等和不公正,导致了信息化资本主义特有的“数字鸿沟”。 所谓数字鸿沟, 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在占有和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工具方面的差距。 这一新的鸿沟不仅存在于国家的层面, 也存在于国际的层面, 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于地区、性别和种族之间。 在信息化程度高的国家, 数字化极大地提高了资本增殖的机会, 加速了掌握信息专业技术与没有信息技术的劳动力之间的分层化, 使社会产生了巨大的数字鸿沟。 财富的不均以及非在线状态下地位的差异直接导致了网络环境下巨大的不平等。
③国际层面的两极化局势加剧。 数字资本主义造成的数字鸿沟在国际层面甚至比国家层面还要明显。 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学技术, 正在享受信息经济和网络社会所带来的种种好处, 而广大的发展中国家, 特别是那些经济不发达国家, 则正致力于解决温饱问题, 甚至正在饥寒交迫中挣扎, 没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去享受信息社会的好处。 不仅从传统的意义上说, 穷国与富国之间的两极分化正在进一步加剧; 而且从信息经济的意义上说, 两者之间的数字鸿沟也变得日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