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如何促进知识整合和深化。

【正确答案】

需要我们创设条件,采取有效的方法,从而提高记忆与学习效率,发展学生知识整合的能力。
(1)创设多种促进知识的迁移条件。①教师应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提供给学生引导性知识,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内容提供联系点或者促进对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辨别。②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有关知识的运用与迁移。如果教师在讲解知识内容时,能充分利用奥苏贝尔的“不断分化”和“综合贯通”两个原则,可以帮助我们引导学生深化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对所学内容的认识水平,使学生在学到丰富知识的同时,形成合理而牢固的认知结构,促进知识迁移。③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也是影响知识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注重基本概念的学习和掌握。知识越抽象,其潜在的应用范围(逻辑外延)就越大,适用范围就越广泛,迁移效果就越明显。④定势也称心向,也是影响知识迁移的条件。定势的作用有双重性。对知识迁移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要充分利用积极的定势作用,克服消极的定势,提高迁移的效果。⑤认知结构的清晰性和稳定性对新知识学习产生影响。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所学材料细节,对新材料从多维度,多方面,多层次进行感知,对其进行深加工。
(2)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知识迁移离不开主体——人的参与,知识学习离不开主体的主动建构。如果学生的学习动机没有激发起来,那么,所学的知识迁移就无从谈起。况且各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可利用的一面。因此,要多种方法结合、培养学生多种知识迁移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3)课内、课外结合培养迁移能力。知识的建构总是伴随着对知识应用范围的建构,知识的抽象水平与心理上的应用范围共同决定了知识应用的灵活性。知识被应用的越多,越多样化,知识的逻辑外延就越多变为心理外延,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就变得越深刻,也就越能灵活地应用知识,对知识达到融会贯通。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多维度、多途径、多情境、开放式的教学氛围,倡导体验、参与、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如课堂提问、讨论、练习、作业等。要让学生在各种接近生活的实际情境中从多种角度反复运用知识。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保持效果,促进知识的迁移。知识的应用还与社会情境相联系,使学生与社会生活直接接触,理论和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树立科学的批判精神,敢于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既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反思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知识的实际应用赋予知识以生命力,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并增长见识,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有效地促进知识迁移。
(4)利用多媒体与网络技术教学手段,促进知识迁移。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学生知识迁移提供了突破时空限制的广阔空间。它为学生提供了教室所不能提供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图文音像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可以模拟现实情境,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达到了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实现自己获取知识自我更新甚至创新知识的理想境界,使知识能更有效获得广泛迁移。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