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态农业的主要类型如下:
(1)北方山丘区生态农业模式
以林果业为主,果农牧(渔)结合的综合发展型模式。以水土保持为基础,充分发挥系统内宅间、光能的优势,发展主体种植,促进农林牧协调发展。根据系统组成又可分为林果农牧型、林菜瓜果型、果农型、林草牧型等。
(2)北方农区“庭院生态系统”模式
在庭院内将种植业、养殖业与制取沼气结合,获得较佳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这是北方地区生态农业模式的典型。庭院生态系统模式以农户为单元,以沼气为纽带,集种植、养殖、能源为一体,有很强的生命力,是一种物质良性循环的生产模式,也是一种农村能源开发的模式,这种模式易于实施,投资成本可高可低,规模可大可小。
(3)江南“桑基鱼塘系统”模式
桑基鱼塘是在低湿地开挖鱼塘,挖出的泥土垫高塘边形成基,基上种植桑树(或果树、蔬菜、甘蔗、花木、大田作物等),在塘中集水养鱼,并种植适量水生植物等。塘边建造猪舍、沼气池等。这种典型的水陆综合型生态农业模式,以华南、华中和华东较为盛行,以珠江三角洲和太湖流域的平原地和低洼地的基塘生态农业模式最为典型,将农林牧渔有机结合,互惠互利,构成一套水陆结合、动植物共存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生产力,效果十分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