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阅读以下说明,回答问题。
【说明】
现代教育技术要求:
(1)课堂教学应有充分的感性资料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如图片、录像、案例、动画、音响等。
(2)交互性强,课堂互动,启发式教学。
(3)设计问题、思考题、讨论题。
(4)观点新,手段新。
(5)信息量大,节奏快。
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确定之后,对教学质量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授课技巧。成功的教学设计可使课堂教学更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吸引学生,排除干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这一切都可以体现在多媒体课件之中。
问答题
【问题1】 简述多媒体课件的基本结构。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传统教学中,教学信息如课本、录音、录像等的组织结构都是线性的,这在客观上限制了人类自由联想能力的发挥,而超文本技术就克服了这一缺点。多媒体课件中的信息结构就采用了这种非线性的超文本方式。 根据多媒体课件中节点和链的连接关系,我们可以归纳出多媒体课件中的教学内容结构组织方式有以下几种:线性结构、树状结构、网状结构和混合结构。
问答题
【问题2】 如何进行多媒体课件的结构设计?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多媒体课件的结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节点设计、链的设计以及由此产生的网络和学习路径的设计。 (1)节点设计。根节点是学习者进入系统学习遇到的第一个节点,同时也是其他任何节点都能返回的中心节点,因此,根节点的设计十分重要。根节点的常用设计方法有: ①总述。根节点是整个内容的概述,它与知识库中的所有主要概念都建立有联系。 ②自顶向下。使用层次分析法,根节点是顶端的主要本质概念。 ③菜单。根节点是知识库中主要概念的列表或内容表。 ④辅导。根节点是进入其他节点通道的示范。 (2)链的设计。链的设计主要涉及节点之间如何连接及其怎样表示。链分为三种; ①线性链,反映节点之间的次序、位置等关系。 ②树形链,体现节点间的层次、归属、类推等关系,反映节点内容的语义逻辑联系。 ③网状链,即任何节点之间都可以建立联系,如背景、索引、例证、重点、参考资料等,体现创作人员的联想。一个超媒体系统中各种类型的链所占的比例取决于领域知识、系统目的和学习特征。 (3)网络和学习路径设计。节点的链的组织方式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超媒体系统网络结构:阶层型、细化型、对话型。 常见的学习路径模式有:顺序式、循环式、分支式、索引式、网状式。
问答题
【问题3】 进行多媒体交互界面的设计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1)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主要解决与人机交互相关的用户分析、任务分析、交互方式以及相应的课件开发过程等问题。设计原则主要有;确定使用对象,用户控制性,直接性,敏捷性,一致性,反馈性,清晰性,美观性,宽容性,易用性及象征性。 (2)界面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①窗口。窗口一般由标题栏、菜单栏、流动条(水平、垂直)、状态栏和控制栏组成。 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操作系统可以称为窗口技术的典范。 ②菜单。常见的菜单有条形菜单、弹出式菜单、下拉菜单、图标式菜单等。用户对菜单的操作主要通过鼠标点击,并辅以键盘或触摸屏来实现。 ③图标。图标是常用的一种图形界面对象,图标一般都很小,并带有简洁的图形符号。它的设计基于隐喻和模拟的思想。图标能帮助用户简便地通过界面调用功能。 ④按钮。常见的按钮类型有Windows风格按钮、闪烁式按钮、动画式图形按钮、热区 (Hotspot)式按钮、文本按钮、图形按钮等。 ⑤对话框。对话框是一个弹出式窗口,当课件运行时,除了各种选项和按键操作外,系统还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提供一个对话框来让用户输入更加详细的信息,并通过对话框与用户进行交互。它也是充分体现多媒体人机交互特点的界面技术之一。 (3)屏幕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①封面(片头)屏幕。课件的首页即封面,应使学生明确这是一个课程的开始。封面屏幕一般包括课程名称、课件作者、制作时间、版权等内容。 ②主界面屏幕。课件都是通过主界面为学习者提供教学内容选择的,类似于我们书的目录。 ③教学屏幕。教学屏幕就是多媒体课件开展教学活动的屏幕画面,也是课件设计的重点。 (4)友好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方法有: ①显示色彩的设计。要正确选择色彩基调,并注意到对比、统一与和谐。 ②画面间的交换与动画。画面之间的变换适当使用淡入、淡出、叠加、分裂、百页窗、马赛克等转场效果。 ③声音处理与解说词。声音处理常采用44.1 kHz或22.05 kHz的采样频率,这样可获得满意的效果。解说词要求每句话、每个词都应紧密结合画面,准确地表达内容。言词应当生动、朴实,力求简练,语音吐字清晰。解说词每秒不应超过三个字。
问答题
【问题4】 怎样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导航设计?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1)迷路。学习者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找不到相应的节点,称之为迷路。常见的迷路有:全局性迷路、局部性迷路、历史性迷路。 (2)导航设计。为避免学习者在多媒体课件中漫游时出现迷路现象,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必须进行有关导航的设计。多媒体课件中常见的导航方式有以下几种:分层导航、跳转、地图、后退、历史清单、书签、查找、在线帮助。 (3)导航界面。常见的导航界面技术有以下几种:菜单、按钮、字体与颜色、图像、动态表达。
问答题
【问题5】在完成多媒体课件的结构分析后,如何进行脚本的编写?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在完成多媒体课件的结构分析后,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对结构设计阶段的结果进行描述,以便使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人员能够了解结构设计者的意图,从而设计出符合要求的多媒体课件。对多媒体课件设计阶段的结果编写详细的脚本,这是整个多媒体课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脚本是多媒体开发人员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直接依据。 脚本的编写要在对课件的设计思想充分分析的基础上,按照设计要求并结合计算机特点,对课件制作进行全面的考虑和细致分析,并以书面形式表现出来。也就是将教学设计编写成思路清晰、流程精炼的剧本,如同动态的电影脚本,将课件内容进一步具体化,具体到课件每一层显示的内容、画面设计、表现形式以及教学过程的控制都要一步步列清楚,使其真正成为课件制作的精确“图纸”。脚本中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界面设计,主要是对教学信息在屏幕上的显示区域及用户操作区域进行设计,界面风格要符合使用对象的特点,并与课件主题相吻合,界面设计要体现易用性和友好性原则。 (2)交互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强大生命力主要体现在交互能力上,屏幕上呈现的每一对象都可以作为交互对象,如按钮、字、图和热区等。 (3)反馈设计,多媒体课件离不开使用者的反馈,课件应具有跟踪学习者使用情况的能力,对学习者在学习中取得的成绩、遇到的困难都要进行及时反馈,或提出表扬、鼓励,或给予一定的帮助信息。 (4)艺术设计,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应体现出良好的艺术性,艺术设计成功的多媒体课件具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艺术设计包括界面、字幕、对象风格等的设计,界面艺术性主要体现在颜色搭配、固定区域处理、标题的协调性等方面。屏幕对象指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及视频,其艺术性设计包括图文排版,文字字体大小、类型、颜色等风格和属性,图形、图像的艺术处理过渡效果,声音及音效的使用,动画和视频的显示位,置等。屏幕对象的艺术设计涉及到多个要素,因此要充分考虑,要从屏幕整体显示效果来设计各自的艺术特性。 通过脚本设计产生课件的脚本系统(脚本卡片序列),该脚本系统给出了课件教学内容,各种媒体呈现的时间、位置及方式,确定整个教学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