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诚”的本意是真实无妄,《中庸》把“诚”这一范畴提升到了形而上的天道层面。它是上天的本然的属性,是天之所以为天的根本道理。“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天道公而无私,所以是诚。圣人不待思勉而自然合乎中道,是从天性来的。普通人则有气质上的遮蔽,不能直接尽天命之性,所以要经过后天的修养工夫来求诚。求诚的工夫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又说:“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由至诚而后明善,是圣人的自然天性;而贤人则须通过学习、修养的工夫,由明德而后至诚。圣人体现了天下之至诚,极尽众人之本性,可以赞助天地生养万物,这样就与天地鼎足而三了。人的地位由此彰显。
《中庸》还说:“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这是讲人道。君子把“诚”当做最宝贵的东西,“诚”一旦在心中呈现,即当人的本性仁心呈现时,它不光成就自我,还要求向外扩充,推己及物,成就他人他物。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