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

案例:

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回答第 18-19 题

不要和父母算“经济账”

①生活中,我们经常把为父母干点儿活视为获得“人生中第一桶金”的机会,于是就把这笔“经 济账”算得相当清楚。姑且不说从父母那里要钱有多么缺乏合理性,为父母办事就要钱在根儿上就 不对,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更多的应该是感情而不应该是利益。父母给予我们生命,这么多年付出 无数的心血把我们拉扯大,我们又有什么资格通过这样的理由去找父母要钱呢?

②我曾经看过一个小故事,一个小男孩,他把自己一周干的活儿全写下来,列了一个详细的账 单,上面写清了干了什么活儿,干了几次,要收几美元,他把账单给了他妈妈,他妈妈看后,照着 账单把钱如数给了他。同时也给了小男孩一份账单,上面写得也很清楚,给了你生命,供你吃穿, 供你上学……但最后收费那里只写了一个零。小男孩看完后,羞愧地把钱还给了母亲。

③我们不应该觉得父母的关爱和付出是理所当然的。爱是相互的,父母给予我们无私的爱,我 们也应有所补偿。当我们斤斤计较的时候,可曾想过父母为我们付出过多少?如果和父母算经济账, 我们是算不清,也算不起的。

④孩子和父母算经济账,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从小受到父母的不良影响。当孩子还小的时候, 父母喜欢在孩子干点儿活后给一些零钱。不管是出于什么情感,这种做法会让孩子从小觉得付出和 物质回报应该成正比。孩子帮父母办事要钱就觉得理所当然了。并且,父母给的次数越多,孩子也 许还会变本加利。比如,父母要孩子买东西,他们会按快递收费。父母要求加快速度,他们还会究 结普快和特快的差价问题。常此以往,对下一代乃至整个家庭的影响都非常大。所以,父母教育孩 子时应该注意这些问题,对孩子的物质奖励要适度,不能让孩子觉得自己与父母之间是经济交往关 系。如果一个人与父母的关系主要是经济关系的话,那这个人就太悲哀了。

⑤让我们正确看待帮父母做事这个问题,不要和父母算“经济账”,要多去翻“感情账”。

问题:

问答题

从第④段找出两个错别字,从第③段找出一处病句,并分别修改。

【正确答案】

错别字:第④段中,“变本加利”的“利”改为“厉”,“究结”的“究”改为“纠”,“常此以往” 的“常”改为“长”。(三个错别字中写出任意两个即可)

病句:父母给予我们无私的爱,我们也应有所补偿。

上述病句涉及两处问题,一是用词不当,二是指向对象不明确,应改为:父母给予我们无私的 爱,我们也应对父母有所回报。

【答案解析】
问答题

指出该习作的一个缺点,并结合具体内容展开分析。

【正确答案】

缺点:论证缺乏说服力。

分析:①习作的核心论点是“不要和父母算‘经济账’”。在论证这一论点的过程中,小作者先 借外国小朋友和父母算“经济账”的例子引出论点,再由此生发出对孩子不应和父母算“经济账” 的理由以及出现孩子和父母算“经济账”的原因的分析,最后收束全文,再次指明论点。然而,这 一论证看似完整,实则缺乏对“和父母算‘经济账’的否面影响”的充足的道理论证,不足以支撑 全文论点,其论证论说不足,缺乏说服力。

②论证方法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章的说服力。议论文常用论证方法有很多,如举例论 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不同的论证方法在文中具有不同的强化论证作用。本篇文章 只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说服力不足。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