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请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政务公开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政府施政的一项基本制度,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政务公开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促进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政务公开是我们党深入贯彻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措施。推行政务公开,将行政机关的施政行为向人民群众公开,通过行政服务中心、电子政务、热线电话等政务公开载体,搭建起公共服务平台,切实解决行政机关一定程度上存在的“门难进、事难办、脸难看、话难听”的现象,不断增强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在定政策、办事情的过程中充分体现群众的意愿、要求和呼声,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树立党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
材料二:东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东莞调查队官方网站发布一份《2010年信息公开工作报告》。除年份数字不同外,该局2010年报告与2008年报告一字不差,这两个年份的报告与2009年报告只有少许说法上的差异。从2008年开始,连续三年的信息公开工作报告所用数据完全一样。
材料三:京沪高铁、西气东输、奥运场馆均涉违规招投标。
京沪高铁工程、西气东输工程、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工程、北京奥运会场馆工程,众所周知,它们共同拥有一个让国人振奋的名字———“国家重大工程”。可是细心的人也会发现,它们都与一个让国人沮丧的名字———“招投标违规工程”摆脱不了干系。
今年3月23日上午,审计署发出消息,京沪高速铁路建设项目在多起招投标工作中违规,涉及合同金额49.36亿元;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工程土建及监理1标、南京南站应急工程土建及监理1标等项目存在先进场施工后实行招投标的违规行为,涉及合同金额44.46亿元。
而不久前的2月1日,审计署发出消息,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东段有45.01亿元工程施工招投标不合规,包括将合同金额5.18亿元的23个项目未经招标违规直接发包,将合同金额39.83亿元的73个项目人为拆分标段、违规确定和调整中标人等。
2009年6月19日,审计署公布了北京奥组委的财务收支情况和奥运场馆建设情况审计结果。审计发现,14个项目的28项专业分包和材料采购招投标存在违规行为,主要表现为不按主管部门核准方式招标和评标,工作存在错漏,影响中标结果。
在政务公开中,你认为要做好哪方面的工作?_____
我认为,在政务公开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建立有效途径。以行政服务中心、电子政务、热线电话等为公开载体,搭建起公共服务平台,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实时维护,确保政务公开途径畅通。
②塑造服务意识。应将政务公开中反馈的问题定期汇总向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反馈,可通过集中培训等方式对于民众的意见进行讨论,吸收民智,体察民情,不断增强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③完善监督体制。应设立专门的监督审查机构,对于政务公开的信息进行严格的审查核实,杜绝弄虚作假,敷衍了事等情况的发生,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
请你对东莞市统计局的事件发表看法。_____
我认为,在政务公开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建立有效途径。以行政服务中心、电子政务、热线电话等为公开载体,搭建起公共服务平台,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实时维护,确保政务公开途径畅通。
②塑造服务意识。应将政务公开中反馈的问题定期汇总向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反馈,可通过集中培训等方式对于民众的意见进行讨论,吸收民智,体察民情,不断增强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③完善监督体制。应设立专门的监督审查机构,对于政务公开的信息进行严格的审查核实,杜绝弄虚作假,敷衍了事等情况的发生,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
在材料三中,你认为招投标中发生违规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_____
我认为,在政务公开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建立有效途径。以行政服务中心、电子政务、热线电话等为公开载体,搭建起公共服务平台,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实时维护,确保政务公开途径畅通。
②塑造服务意识。应将政务公开中反馈的问题定期汇总向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反馈,可通过集中培训等方式对于民众的意见进行讨论,吸收民智,体察民情,不断增强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③完善监督体制。应设立专门的监督审查机构,对于政务公开的信息进行严格的审查核实,杜绝弄虚作假,敷衍了事等情况的发生,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
请你就提高政府信息公开的有效性提出对策。_____
我认为,在政务公开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建立有效途径。以行政服务中心、电子政务、热线电话等为公开载体,搭建起公共服务平台,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实时维护,确保政务公开途径畅通。
②塑造服务意识。应将政务公开中反馈的问题定期汇总向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反馈,可通过集中培训等方式对于民众的意见进行讨论,吸收民智,体察民情,不断增强工作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③完善监督体制。应设立专门的监督审查机构,对于政务公开的信息进行严格的审查核实,杜绝弄虚作假,敷衍了事等情况的发生,本着对党和人民负责的态度,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