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2013年真题)《唐律疏议.断狱律》:“诸疑罪,各依所犯,以赎论。是非之理均;或事涉疑似;或旁有闻证,事非疑似之类。即疑狱,法官执见不同者,得为异议,议不得过三。” 请运用中国法制史的知识和理论,分析上述文字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答题
唐律处理疑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疑罪各依所犯以赎论。上述材料就是关于案件“事有疑似处断难明”的,审理时应依所疑之罪,令其依法收赎,即以收赎的办法处理。
【答案解析】
问答题
依照唐律的上述规定,疑罪分为哪几种情形?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依照上述规定,疑罪有三种:其一,是非之理均,即双方都有道理的情况,也就是法律上的疑惑;其二,事涉疑似,即案件事实不清楚:其三,证据不足,只有“闻证”,事实不够清楚的。
【答案解析】
问答题
唐律关于法官处理疑狱的规定是什么?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法官对于疑罪可以各持己见,展开异议,但不得超过三次。
【答案解析】
问答题
如何评价唐律这一规定?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唐律疏议》对疑罪的区分规定,体现了其内容的细致严谨;疑罪“以赎论”,也说明唐律对疑罪处理方式的特殊化,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施以刑罚,相对而言比较符合法理;规定法官处理该类案件时可以有适当异议,也体现了其对法官作用的尊重。
【答案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唐代处理疑罪的刑法原则。材料题的技巧还是首先通过材料以及问题去判断其所涉及的知识点,然后用相关知识点回答具体问题,在答案中一定注意适当结合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