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长期黑暗的专制统治,特别是政治方面的压抑,积蓄愈久,反抗愈烈。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苏联共产党的前身)成立,但是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和中央机关报很快被沙皇警察破获,党名存实亡。 (1)《火星报》的发行 1900年12月,列宁与国外的马克思主义小组“劳动解放社”共同出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秘密报纸《火星报》,通过报纸的发行系统串联各地的马克思主义小组。1903年1月3日,借纪念俄国第一家报纸诞生200周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彼得堡委员会出版了一期题为《出版不自由的二百年》的小报,号召废除书报检查,消灭专制制度。 在《火星报》的组织下,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于1903年召开党的二大,党的组织机构得以恢复。《火星报》此后成为该党的中央机关报至1905年,但是该报不再由列宁主编,而是由在党的领导机构中占多数的党内孟什维克派主持。 (2)莫斯科大罢工 1905年俄历10月,莫斯科发生大罢工,波及全国。这一年全国不断发生工人罢工、军队起义等事件,全国各反对党派要求新闻出版自由的呼声也愈烈。经过斗争的反复,沙皇于俄历10月30日被迫做出有限的让步,承诺建立国家杜马(议会)、开放言论等。 在这种气氛下,俄国新闻界再次获得了有限的政治方面的言论自由,各个反对派政党,从最革命的社会民主工党到最反动的黑帮派,都纷纷公开出版自己的报刊。1903年重建后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两派,即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两派,在11月分别出版了公开的日报《新生活报》和《开端报》。由于较为激进,沙皇政府很快又将它们查封。 (3)斯托雷平政变 这次有限的新闻出版自由的时间短暂,随着1907年6月3日沙皇政府首脑斯托雷平发动政变而草草收场。这个时期黑帮派的报纸《俄国报》,以及国家杜马右派的报纸《庶民报》成为强硬的政治性报纸,其他商业性的大报,如《新时报》、《俄罗斯言论报》以及《莫斯科新闻》等,也不同程度地依附于黑帮派。这个时期创办的唯一商业性大报是莫斯科出版的《俄国晨报》,当时它以“非党民主派”的面目出现,实际上倾向于进步党。 (4)“连纳惨案” 1911年斯托雷平被社会革命党人刺杀,接着1912年发生“连纳惨案”,沙皇的政治控制相对减弱,激进的政党得以再次公开出版报刊。影响较大是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派创办的群众性日报《真理报》,以及孟什维克派创办的群众性日报《光线报》。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沙皇统治的最后几年已经不能完全控制局势。各党派不断出版报刊,同时又不断被政府查封,这种拉锯战对各个政党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仅以列宁个人而言,他1900—1917年间,参与创办秘密或公开出版的报刊就有40多种,多数只出版几期、十几期便被查封或更换名称再出版。正是在这种“放宽一收紧”政策的反复中,在各个政党势力的争夺中,俄国的新闻传播顽强地为自己的发展开辟着道路。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