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
案例
【背景资料】某机关综合办公楼工程,建筑面积12000m2,地上十八层,地下二层,现浇框架混凝土结构,由某建筑工程公司施工总承包。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基坑施工中,项目部对施工现场的防护栏杆进行了检查,检查中发现:防护栏杆上杆离地高度为0.8~1.0m,下杆离地高度为0.5~0.6m;横杆长度大于3m的部位,加设了栏杆柱;栏杆在基坑四周固定,钢管打入地面30~50cm深,钢管离边口的距离50cm,栏杆下边设置了15cm高的挡脚板。
事件二:项目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对施工高峰期的用电设备、用电量进行了计算,计划使用设备16台。项目部在实施过程中制定了安全用电和电气防火措施。
事件三:由于工程质量问题,导致材料库房垮塌,造成1人当场死亡,7人重伤。现场相关人员10分钟后向工程建设单位负责人报告,建设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4小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事故发生后第7天和第32天分别有1人在医院抢救无效死亡,其余5人康复出院。
事件四:建筑工程公司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对现场进行检查评分,汇总表总得分为85分,但施工机具分项检查评分表得零分。
【问题】
问答题
指出事件一中有哪些不妥之处?并分别写出正确做法。
【正确答案】事件一中不妥之处及正确做法有: (1)不妥之处一:防护栏杆上杆离地高度为0.8~1.0m。 正确做法:防护栏杆上杆离地高度为1.0~1.2m。 (2)不妥之处二:横杆长度大于3m的部位,加设了栏杆柱。 正确做法:横杆长度大于2m时,必须加设栏杆柱。 (3)不妥之处三:栏杆在基坑四周固定,钢管打入地面30~50cm深。 正确做法:栏杆在基坑四周固定时,可采用钢管打入地面50~70cm深。 (4)不妥之处四:栏杆下边设置了15cm高的挡脚板。 正确做法:在栏杆下边设置高度不低于18cm的挡脚板。
【答案解析】
问答题
事件二中,项目部的做法是否妥当?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事件二中项目部的做法不妥。 理由:施工现场临时用电设备在5台及以上或设备总容量在50kW及以上者,应编制用电组织设计。
【答案解析】
问答题
指出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说明理由?该事故属于工程质量事故中的那个等级,为什么?该事故应该补报死亡人数几人?
【正确答案】(1)事件三中的不妥之处及理由如下: ①现场相关人员10分钟后向工程建设单位负责人报告不妥。 理由:根据相关规定,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工程建设单位负责人报告。 ②建设单位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4小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不妥。 理由:施工单位负责人接至悸故报告后,应当在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单位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2)该事故为:一般质量事故。 理由: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的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万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以及事故发生之日起30d内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应补报人数为1人。
【答案解析】
问答题
事件四中,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确定该次安全检查评定等级,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安全检查评定等级为:不合格。理由:根据相关规定,汇总表得分不足70分或有一分项检查评分表得零分就属于不合格的范围。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