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 35.试析书院产生的原因及我国书院的特点。【2015年-内蒙古师大】
【正确答案】(1)书院产生于唐,发展于五代,而繁荣和完善于宋代。它承担起了培育人才和传播、发展中华文化的双重任务,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2)书院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官学衰落,士人失学。唐末战争不断,官学日益衰落,以致士人大量失学。于是一些好学之士便在山林名胜僻静之所建屋读书讲学。
②源远流长的私人讲学传统。早在先秦时期,私学就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当社会发生动乱,官学无法维持时,私学往往能以强大的生命力生存下来,甚至补充官学衰落而造成的教育不足。
③受佛教禅林的影响。佛教讲究清修,寺院往往修建在山林僻静之所。佛教中高僧讲经说法的教育形式也为书院所承袭和发展。
(3)我国古代书院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书院既是教学机构,也是学术研究机构,有的学派往往以一所书院为研究教学的基地。
②书院中允许不同学派的学者讲学、交流、争辩,特别是南宋后书院盛行的“讲会制度”,成为了书院重要的教学形式。
③书院讲学可自由听讲,不受地域的限制,加强了不同地区文化和学术的交流,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④书院以学生个人读书钻研为主,重视他们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⑤书院内师生关系融洽,师生间的感情深厚。
⑥自南宋起,书院已经出现了官学化的倾向,到了明清,政府加强对书院的控制,官学化日益严重,成为科举考试的附庸。
⑦有私办、公办和私办公助等多种形式,书院主持者,叫“山长”或“洞主”,也是主讲者,即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一概负责,不另设管理人员和机构。
⑧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得以确立,在教育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顺序等方面用学规的形式加以阐明,最著名的是《白鹿洞书院揭示》,学规成为书院教学的总方针。此外在经费制度、管理方面各有规定,说明南宋后书院已经制度化。
⑨促进理学的发展和学术文化的繁荣。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