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的B途径,即公共管理的商业研究途径,主张效法企业,以企业管理的方法来提升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新公共管理思潮是其代表。公共管理的P途径,即公共管理的政策研究途径,强调与政策分析的渊源关系,认为公共管理必须与公共政策的形成与制定密切相关。
(1)B途径和P途径的联系
B途径和P途径都是公共管理的研究途径。二者虽然从不同角度理解公共管理的研究内容和研究对象,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实现公共管理的价值取向与目标,但都强调政治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重视规范研究并关心改善管理绩效,主张从经验中学习尤其是偏爱案例分析法。
(2)B途径和P途径的区别
①研究途径不同。B途径是指以企业管理为研究途径的公共管理理论研究;P途径则是指以公共政策为研究途径的公共管理理论研究。
②对公共行政的态度不同。B途径的公共管理试图与公共行政合流;P途径的公共管理试图摆脱传统公共行政,形成独立的管理领域。
③对私营部门的态度不同。B途径的公共管理者认为公私部门的管理没有质的差异,应以较严谨的态度发展实证理论来描述与解释公私部门的异同。在此前提下,B途径的公共管理者偏好、认同并接受企业管理的概念与工具,并将之引入运用于公共部门的管理;P途径的公共管理认为公私部门管理有别。
④研究方法不同。B途径的公共管理将案例研究与量化研究作为教学研究的方法,比较重视学术的研究与理论的建构,善于从不同的学术领域中吸取有用的理论、技术与方法;P途径的公共管理几乎完全依赖案例研究为获取知识的工具,且善于对个案的处理与分析。
⑤研究对象不同。B途径的公共管理以具备文官资格的公共管理者为主要教学研究对象;P途径的公共管理以高层管理者,特别是政治性任命人员为主要教学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