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甲公司为一家以能源化工为主导的特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公司。为实现跻身世界500强的战略目标,实现跨越式发展,甲公司紧紧抓住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期,大力开展了各项业务活动。2016年度,甲公司发生的相关业务如下:
(1)2015年1月1日,甲公司以1000万元投资于A公司,持股比例为10%。当日A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0000万元,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相等。2016年12月1日,甲公司与A公司签订协议,以8000万元从A公司其他股东处再购买A公司40%的股权,实际付款日2016年12月31日,同日A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2000万元;甲公司原持有10%股权的公允价值为1200万元。甲公司根据所有的情况和事实认为50%的股权能够对A公司实施控制。甲、A之间投资之前没有关联方关系。
(2)2016年3月1日,甲公司购买了设立在哈尔滨控股子公司B公司销售的一批商品,B公司销售价格为2600万元,销售成本为2200万元;至12月31日,货款(含税)3042万元全部未支付,B公司为该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80万元。甲公司将该批商品作为存货管理,并在2016年对外销售了其中的50%;12月31日,甲公司为尚未销售的部分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甲公司与B公司各为独立的纳税主体,适用的所得税税率分别为25%和15%。假定不考虑增值税因素。
(3)甲公司与N公司、O公司、P公司2016共同设立E公司,并分别持有E公司60%、20%、10%和10%的表决权股份。协议约定,E公司相关活动的决策需要50%以上表决权通过方可作出。
要求:
问答题 根据资料(1),判断甲公司二次收购A公司股份是否属于企业合并,并简要说明理由;如果属于企业合并,判断属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还是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同时指出合并日(或购买日),并分别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1)属于企业合并。
理由:收购交易完成后,甲公司对A公司拥有控制。
(2)属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理由:收购前甲公司与A公司之间不存在关联方关系。
(3)购买日为2016年12月31日。
理由:在该日甲公司实现了对A公司的控制。
问答题 根据资料(1),确定甲公司在合并日(或购买日)对A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计算甲公司在合并财务表中应确认的商誉金额;说明合并日(购买日)重新计量后原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差额的处理。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1)合并成本=原持有10%股权的公允价值1200+新增投资成本8000=9200(万元)
(2)合并商誉=合并成本9200-取得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12000×50%)=9200-6000=3200(万元)
(3)对于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被购买方的股权,按照该股权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200万计入当前投资收益。
问答题 根据资料(2),分别计算或确定甲公司编制2016年12月31日的合并财务报表时,应抵销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存货和营业利润的金额,以及应调整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甲公司应抵销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3042-坏账准备80=2962(万元);
应抵销的应付账款:3042(万元);
应抵销的存货:(2600-2200)×50%=200(万元);
应抵销的营业利润:营业收入2600-营业成本2400-资产减值损失80=120(万元);
应调整的递延所得税资产:200×15%=30(万元)。
注:2016年末合并抵销分录:
借:营业收入 2600
贷:营业成本 2400
存货 [(2600-2200)×50%]200
由于逆流交易,应按抵销内部利润的主体(即子公司)适用税率15%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00×15%)30
贷:所得税费用 30
借:应付账款 3042
贷:应收账款 3042
借: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80
贷:资产减值损失 80
借:所得税费用 12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80×15%)12
问答题 根据资料(3),判断甲、N、O、P公司与E公司是否属于合营安排,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由于E公司的表决权安排使得甲公司能够单独主导E公司的相关活动,甲公司享有E公司的可变回报并有能力运用其权利影响E公司的可变回报,甲公司无需与其他参与方联合,即可控制E公司。因此,E公司是甲公司的子公司,而不是一项合营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