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某柱下联合基础的B端,因受相邻基础的限制,B端仅能从柱2中心线挑出0.50m,柱1与柱2的中距为3.90m,基础埋深1.00m,地基条件如图所示。
已知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柱1和柱2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分别为F1k=422kN,F2k=380kN。
提示:假定地基反力按直线分布。
单选题
为使基底处的压力均匀分布(即地基相当于在轴心荷载作用下),试问,A端从柱1中心线挑出的长度x(m),应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 A.0.60
- B.0.70
- C.0.75
- D.0.8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若使基底处压应力均布,应满足F1k、F2k对基底中心线取矩之和为零。
[*]
解方程得到x=704mm,选择B。
单选题
假定基础宽度小于3m,试问,基础底面处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解析]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的5.2.4条计算
基底为粉质黏土,由e=0.85、IL=0.54,查表5.2.4可得ηb=0,ηd=1.0。
fa=fak+ηbγ(b-3)+ηdγm(d-0.5)=90+0+1.0×18×(1.0-0.5)=99kPa
故选择A。
单选题
假定基础底面处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105.8kPa,基础及回填土的平均重度(即混合重度)γ
G=20kN/m
3,试问,当基础长度为5.10m时,所需的基础最小宽度b(m),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 A.1.40
- B.1.50
- C.1.65
- D.1.8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解析]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的5.2.1条、5.2.2条可得:
[*]
故选择D。
单选题
假定F
1k、F
2k由永久荷载控制,基础底面尺寸为5.10m(长)×1.75m(宽),基础横截面尺寸如图所示,试问,每米宽基础底板的最大弯矩设计值(kN·m),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解析]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的3.0.6条可得:
∑F=1.35×(422+380)=1082.7kN
基础底板净反力设计值为:[*]
最大弯矩的位置在柱左侧边缘,距离基础左侧边缘的距离为:
[*]
故选择A。
单选题
基础横截面同上小题。已知基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基础变阶处截面有效高度h
0=350mm,试问,变阶处每米宽基础底板(一侧)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值(kN),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提示:假定基底反力均匀分布。
- A.270
- B.380
- C.1410
- D.2419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解析] 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6.3.3条计算。
[*]
0.7βhftbh0=0.7×1.0×1.10×1000×350=269.5×103N
故选择A。
单选题
由于地基受力范围内存在淤泥质土,需对该土层承载力进行验算。假定基础底面长度l=5.10m,宽度b=1.95m,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p
k=107.89kPa,粉质黏土与淤泥质土的压缩模量之比E
s1/E
s2=3。试问,淤泥质土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p
2(kPa),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的5.2.7条计算。
由于Es1/Es2=3,z/b=3/1.95=1.54>0.5,查表5.2.7,得θ=23°。
基础底面处土的竖向自重压力值为pc=18×1.0=18kPa
[*]
故选择C。
单选题
假定p
z=30kPa,试问,淤泥质土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p
z与土的自重压力值p
cz之和,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 A.65kPa
- B.69kPa
- C.75kPa
- D.96kPa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的5.2.7条计算。
pcz=(18×1.0)+(19-10)×3.0=45kPa
pz+pcz=30+45=75kPa
故选择C。
单选题
基础宽度b=3.2m。试问,淤泥质土顶面处经宽度和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z(kPa),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的5.2.4条计算。
淤泥质土,查表5.2.4,得ηb=0,ηd=1.0
[*]
fa=fak+ηbγ(b-3)+ηdγm(d-0.5)
=60+0+1.0×11.25×(4.0-0.5)=99.38kPa
故选择B。
单选题
试问,在抗震设防地区的下列四类房屋中,其中何项需要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 A.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基各土层承载力特征值均大于80kPa,8层且高度为24m的框架住宅
- B.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黏性土层的单层厂房
- C.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黏性土层的7层砌体房屋
- D.抗震等级为6度的乙类建筑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解析]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的4.2.1条判断,A、B、C不需要进行天然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故选择D。
单选题
试问,下面列出的基础底面下地基主要受力层的深度(不包括二层以下一般的民用建筑),其中何项是正确的?
- A.相当于5m至8m范围内
- B.相当于3倍基础底面宽度
- C.相当于1.5倍基础底面宽度
- D.条形基础为3倍基础底面宽度,独立基础为1.5倍基础底面宽度,且厚度均不小于5m的范围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解析]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表3.0.3的注释1,D正确。
单选题
下列关于基础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其中何项是不正确的?
- A.灌注桩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25
- B.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 C.扩展基础的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
- D.高层建筑筏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依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的4.1.2条第1款,A正确。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的8.2.1条第4款,B正确。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的8.2.1条第2款,应为不宜低于C10,故C错误。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的8.4.4条,D正确。
故选择C。
单选题
下列关于基础构件配筋的要求,其中何项是不正确的?
- A.柱下条形基础的底部通长钢筋不应少于底部受力钢筋截面总面积的1/3
- B.按基底反力直线分布计算的梁板式筏基,其底板上下贯通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0.15%
- C.按基底反力直线分布计算的平板式筏基,其柱下板带和跨中板带的底部支座钢筋应有不少于1/3贯通全跨
- D.预制桩当采用锤击沉桩的施工方法时,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解析]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的8.3.1第4款,A正确。
依据8.4.15条,B正确。
依据8.4.16条,C正确。
依据8.5.3条第7款,预制桩的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8%,故D错误。
选择D。
单选题
某抗震等级为二级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框架柱,其纵向受力钢筋在基础中的插筋构造如图所示。试问,图中L(mm)的最小取值,应为下列何项所示?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解析] 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的8.2.3条,图中的L为laE。
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8.3.1条,可得
[*]
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的11.1.7条,可得
laE=1.15la=1.15ζalab=1.15×1.0×827=951mm
选择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