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怎样理解“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生产要素也参与分配”?(北大2004研)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客观必然性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消费资料的分配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就决定了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①所有制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在分配结构上也必然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是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的分配方式,是公有制经济在分配方式上的实现形式。 ②由于存在多种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以及多种非公有制形式,与此相适应,必然存在多种分配方式。所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必然导致分配方式的多样化。 总之,在整个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中,既不能因为强调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而否定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和发展,也不能因为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而动摇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2)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及商品化了的生产要素都有自己的价格,使用者必须等价支付才能获得这些商品及商品化了的要素。这样,与要素价格相联系的分配范畴和分配方式,如利息、股息、租金等必然相应存在。 除了按劳分配这种主要分配方式和个体劳动所得外,国家和企业发行债券筹集资金,会出现凭债权取得利息;股份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会出现以股份取得股息红利;某些企业经营者的收入中,包含部分风险补偿;私营企业雇佣一定数量的劳动力,会给企业主带来部分非劳动收入;还有其他属于个人的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也参与收益分配。因此,要把按劳分配、劳动所得,同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结合起来。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有利于调动广大社会成员的积极性,有利于把分散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动员起来,投入现代化建设,实现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 (3)分配制度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必须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①效率优先,就是在贯彻按劳分配原则时,把劳动报酬同劳动效率挂钩,不仅衡量投入劳动的量,更应衡量劳动的质和劳动绩效;在其他分配方式中,则要把按要素获得的收益同各种生产要素的经济效率联系起来。 ②兼顾公平,就是在分配中允许拉开合理差距的同时,运用法律法规、分配政策、税收等手段,协调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规范分配秩序,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促进社会稳定和全面进步。 ③社会主义既需要公平,也需要效率。为此,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活动的特点,把收入分配的总过程分为微观收入分配过程和宏观收入调节过程。在微观收入分配过程中贯彻效率原则,在宏观收入调节过程中贯彻公平原则,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④否定效率优先,必然导致共同贫穷;否定公平,就会导致两极分化,这都不是社会主义。为此, 第一,要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第二,要取缔非法收入,对侵吞公有财产和用偷税逃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牟取利益的,坚决依法查处。 第三,要整顿不合理收入,对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个人额外收入的,必须纠正。 第四,要调节过高收入,逐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开征遗产税等新税种。 总之,要规范收入分配,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防止两极分化。 (4)分配要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 ①社会主义社会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等于也不可能等于完全平均。先富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对于激励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共同富裕不是全体社会成员在同一时间以同等速度富裕起来。这不仅做不到,而且势必导致共同贫穷。 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制度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共同创造和享有物质财富的制度。这个制度的建立,为逐步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③共同富裕是区别于以往所有剥削制度的最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突出表现。离开了共同富裕,就失去了社会主义的根本要义,也就模糊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区别。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