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大致情况。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于1918年10月4日成立,它是我国第—个有组织的新闻学研究团体,是我国将新闻作为一门科学从事研究的开端。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称之为:“中国报业 教育之开端。研究会的发起人是北大校长蔡元培,我国自办的通讯社《新闻编译社》和《京报》 的创办人邵飘萍以及北京大学教授、新闻工作者徐宝璜。研究会成立4个月后,由于会员逐渐增加,会务不断发展,由徐宝磺提议于次年二月进行改组,该会名称由“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 改为“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原简章第二条所列宗旨“输灌新闻知识培养新闻人才,,改为“研究新闻学理论、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突出了对新闻理论的研究,同时也强调了的实践经验。
徐宝璜为研究班讲授新闻学概论,并指导编辑新闻的练习,他的名著《新闻学》就是将其在 新闻学研究班上使用的讲义整理改写而成的,邵飘萍在研究班上主讲新闻采访,并指导会员的 实习活动,他的名著《实际应用新闻学》也是将其讲课时的讲义整理改写而成,他们为我国新闻 教育事业做出了开拓性贡献。
1919年4月研究会正式出版《新闻周刊》,第一期《发刊辞》中讲明办此周刊的目的有三:便 会员之练习,便新闻学识之传播,便同志之商榷。戈公振称该周刊为“中国唯一传播新闻学识之 报纸”,“为中国首先采用栏行式之报”。该刊共发行了三期,“五四”以后停刊。
1919年10月,北大新闻学研究会举行第一次研究期满式,由会长蔡元培亲自颁发证书。 新闻学研究会在一九二零年十二月停止活动,存在约2年。它对中国的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 起了启蒙的作用,也造就了一些人才。如地质学系的高尚德后来就成为进步刊物《新潮》和中共 中央机关刊物《响导》周报的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