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依法治国中具有突出地位和首要意义。习近平指出我国宪法是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好宪法,是我们国家和人民经受住各种困难和风险考验,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根本法制保证;提出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要求以设立国家宪法日为契机,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切实增强宪法意识。
材料2
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宪法精神,目的是为了牢固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宪法是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法。牢固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新形势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任务。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牢固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权威能不能树立起来,首要看宪法有没有权威”。
材料3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通过完备的法律法规推动宪法实施、加强宪法实施。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一方面,要遵循宪法确立的制度和原则,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尊严和权威;另一方面,要通过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和配套的规范性文件,保证宪法确立的制度和原则得到落实,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把各项事业、各项工作纳入法治轨道,建立健全全社会忠于、遵守、维护、运用宪法法律的制度。
问答题 1.如何理解“法治权威能不能树立起来,首要看宪法有没有权威”?
【正确答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使党的领导的正当性和合法性毋庸置疑。加强宪法实施,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领导核心,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一定意义上,法律的权威就是执政党的权威、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和人民政权的权威,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法律应当有权威,应当维护法律的权威。全体社会成员都尊重社会主义法律权威,不仅是保证法律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和要求,也是保障个人平安幸福的底线和红线。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具有独特的本质属性和社会作用,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其意义更加重大,对全面依法治国更加必要。
尊重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极为重要。尊重法律权威是实现人民意志、维护人良利益、保障人民权利的基本途径。是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根本保障。
【答案解析】
问答题 2.如何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正确答案】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其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其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方略。
其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法治中国,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只有让法治和德治共同发挥作用,才能使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法治和德治对社会成员都具有约束作用。法治发挥作用要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德治发挥作用要通过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俗、社会舆论等对公民和社会组织进行教化,并对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行谴责。
其四,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要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加强宪法实施;准确把握宪法实施的正确方向。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