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B}}给定资料{{/B}}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以“互相关爱,服务社会”为主题,深入开展城乡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建立与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举措。 什么是志愿服务?有人认为日常生活中的善举就是志愿服务,有人认为志愿服务是不能有任何酬劳的,还有人认为只有出钱没有从事实际服务工作的不算志愿服务,那么到底什么是志愿服务?美国社会工作协会认为,追求公共利益、本着自我意愿与选择而结合的一群人称为志愿服务团体,参与这种团体工作的人称为志愿者,而这种团体工作则称为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是任何人自愿贡献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 联合国前秘书长科菲·安南在“2001国际志愿者年”启动仪式上的讲话中指出:“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志愿精神是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这句话指出了志愿精神的本质,表达了人们对志愿服务的由衷赞美。志愿服务的精神概括起来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奉献精神是高尚的,是志愿服务精神的精髓。志愿者在不计报酬、不求名利、不要特权的情况下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活动,这些都体现着高尚的奉献精神。志愿者欣赏他人、与人为善、有爱无碍、平等尊重,这便是友爱精神。志愿者之爱跨越了国界、职业和贫富差距,是没有文化差异,没有民族之分,没有收入高低的平等之爱,它让社会充满阳光般的温暖。志愿服务包含着深刻的互助精神,它提倡“互相帮助、助人自助”。志愿者凭借自己的双手、头脑、知识、爱心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帮助那些处于困难和危机中的人们。志愿服务者以“互助”精神唤醒了许多人内心的仁爱和慈善,使他们付出所余,持之以恒地真心奉献。“助人自助”帮助人们走出困境,自强自立,重返生活舞台。受助者获得生活的能力后,也会投入到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为社会做贡献的志愿活动中,这些志愿活动都涵盖着深刻的“互助”精神。此外,进步精神也是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在志愿活动中无处不体现着“进步”的精神,正是这一精神使人们甘心付出,追求社会和谐。“给定资料”中科菲·安南指出:“志愿精神是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谈谈对这一表述的理解。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
【正确答案】从志愿精神所体现的“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这个意义上来说,志愿精神是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志愿精神就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推动着人类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与和谐,而且跨越了国界和种族,让整个社会乃至世界充满了阳光般的温暖,同时也体现了联合国服务、团结世界各国,促进世界和平与进步的宗旨。因此,追求社会和谐,要大力倡导志愿精神。
【答案解析】通过题干“理解”一词可知,本题是一道综合分析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作答要求中指出要“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所以要点一定要准确简练。 (1)直接点明本质含义 首先从“给定资料”中找到这句话的出处。“给定资料”第三段段首处谈到“志愿精神的核心是服务、团结的理想和共同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信念。从这个意义上说,志愿精神是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志愿精神和联合国精神有着共同的信念,志愿精神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对联合国精神的体现。考生在作答时一定要将联合国精神的体现最先写出。 (2)回到资料深入阐述 点明本质含义后,考生要联系上下文,将这句话放在整篇材料的背景下来理解,不要断章取义。在这里,我们应当根据材料分析一下志愿精神是什么,进而指出为什么志愿精神是联合国精神的最终体现。“材料3”第三段提到“志愿服务的精神概括起来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与“志愿者之爱跨越了国界、职业和贫富差距,是没有文化差异,没有民族之分,没有收入高低的平等之爱,它让社会充满阳光般的温暖”两句,一方面阐释了志愿精神的含义,另一方面也再一次体现了其与联合国“服务、团结世界各国,促进世界和平与进步”的宗旨不谋而合,体现了志愿精神和联合国精神的紧密联系。 (3)结合实际适当引申 考生在重点分析此话所隐含的含义后,需要结合实际问题,指出其在现实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比如促进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