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题
2020年8月10日,D矿井发生一起井下火灾事故,事故直接原因是:运输平巷石门口处变压器至馈电开关之间低压橡套电缆被冒落的岩石砸伤,绝缘损坏,造成相间短路,电缆着火,引燃周边可燃物及煤壁,导致火灾事故发生。事故发生后,D矿井立即封闭火区,使用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扑灭火灾,事故最终造成14名人员中毒窒息死亡。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
问答题
该事故属于内因火灾还是外因火灾?并说明其特点。
【正确答案】该事故属于外因火灾。 外因火灾的特点:火源明显、发生突然、来势凶猛等。
【答案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矿井火灾的分类及特点。 矿井火灾按其热源的不同,可分为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其中,外因火灾又称外源火灾,是指由外部火源,如明火、放炮、机械摩擦、撞击、电气设备产生的电弧火花、瓦斯或煤尘爆炸等引起的火灾。外因火灾大多容易发生在井底车场、机电硐室、运输及回采巷道等机械、电气设备比较集中,而且风流比较畅通的地点。一般地说,在电气化程度较低的中、小型煤矿,大多数外因火灾是由于使用明火或违章爆破等引起的。在机械化、电气化程度较高的矿井,则大多火灾是由于机电设备管理维护不善、操作使用不当、设备运转故障等原因所引起的。随着矿井电气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机电设备引起的外因火灾的比例也有增长的趋势。在井下吸烟、取暖、违章爆破、电焊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外因火灾也时有发生。外因火灾具有火源明显、发生突然、来势凶猛等特点。
【正确答案】火灾预测预报中常用的指标气体有CO,C2H2,C2H4。
【答案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火灾预测预报中常用的指标气体。 指标气体也称标志气体,是指能反应煤炭自燃特征的气体,一般具有灵敏性、规律性和可测性等特点。正确选择指标气体及合理确定指标气体预报临界值,是能否准确、适时预报的关键。火灾预测预报中常采用CO,C2H2,C2H4作为指标气体。
问答题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矿井安设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时,应符合哪些要求?
【正确答案】矿井必须设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统。井下消防管路系统应当敷设到采掘工作面,每隔100m设置支管和阀门,但在带式输送机巷道中应当每隔50m设置支管和阀门。地面的消防水池必须经常保持不少于200m3的水量。消防用水同生产、生活用水共用同一水池时,应当有确保消防用水的措施。开采下部水平的矿井,除地面消防水池外,可以利用上部水平或者生产水平的水仓作为消防水池。
【答案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煤矿防灭火系统的安设要求。 《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百四十九条规定,矿井必须设地面消防水池和井下消防管路系统。井下消防管路系统应当敷设到采掘工作面,每隔100m设置支管和阀门,但在带式输送机巷道中应当每隔50m设置支管和阀门。地面的消防水池必须经常保持不少于200m3的水量。消防用水同生产、生活用水共用同一水池时,应当有确保消防用水的措施。开采下部水平的矿井,除地面消防水池外,可利用上部水平或者生产水平的水仓作为消防水池。地面消防水池是储存灭火需要的消防水量的,井下消防管路是用来输送灭火消防用水的。首先,在煤矿井下可以对煤层和高温地点等发火隐患实施注水,防止和减少内因火灾的发生;其次,无论内因火灾还是外因火灾发生后,可采用浇水、灌浆(泥、灰等)等措施进行灭火。
【正确答案】封闭火区的顺序包括: (1)火势较大时,一般先封闭进风口,后封闭回风口。 (2)火势较小、无瓦斯存在时,一般先封闭回风口,后封闭进风口。 (3)同时封闭进、回风口。
【答案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火区封闭顺序。 火区常用的封闭顺序及注意事项如下:(1)火势较大时,一般先封闭进风口,后封闭回风口。这样可迅速减少火区供氧,使火势减弱,为封闭回风口创造条件。(2)火势较小、无瓦斯存在时,一般先封闭回风口,后封闭进风口。可迅速截断火灾蔓延,但易发生风流紊乱,造成可燃高温烟气回流至火区,引起爆炸。因此,一般不宜采用,只在无瓦斯及人力、物力不足时使用。(3)同时封闭进、回风口。火区封闭耗时少,能尽快切断供氧,防火墙完全封闭前还可保持火区通风,应用范围较广。
【正确答案】该矿井启封火区时,火区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火区内的空气温度下降到30℃以下,或与火灾发生前该区的日常空气温度相同。 (2)火区内空气中的氧气浓度降到5.0%以下。 (3)火区内空气中不含乙烯、乙炔,一氧化碳浓度在封闭期间内逐渐下降,并稳定在0.001%以下。 (4)火区的出水温度低于25℃,或与火灾发生前该区的日常出水温度相同。 (5)上述4项指标持续稳定1个月以上。
【答案解析】[考点] 本题考查的是火区启封的条件。 《煤矿安全规程》第二百七十九条规定,封闭的火区,只有经取样化验证实火已熄灭后,方可启封或者注销。火区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时,方可认为火已熄灭:(1)火区内的空气温度下降到30℃以下,或与火灾发生前该区的日常空气温度相同。(2)火区内空气中的氧气浓度降到5.0%以下。(3)火区内空气中不含乙烯、乙炔,一氧化碳浓度在封闭期间内逐渐下降,并稳定在0.001%以下。(4)火区的出水温度低于25℃,或者与火灾发生前该区的日常出水温度相同。(5)上述4项指标持续稳定1个月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