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 [案例]
    背景
    某新建排涝泵站工程,设计排涝流量120m3/s,共安装7台机组(其中含备机1台),总装机功率11900kW。泵站采用肘型进水流道,平直管出水流道,下部为块基型墩墙式结构,上部为排架式结构。施工过程中有如下事件:
    事件1:项目法人为加强工程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成立了质量与安全应急处置指挥部,施工单位项目经理任指挥,项目监理部、设计代表处的安全分管人员任副指挥;同时制定了应急救援预案。
    事件2:基坑开挖前,施工单位项目部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其部分内容如下:
    (1)施工用电由系统电网接入,现场安装变压器1台。
    (2)泵室基坑采用1:2坡比明挖施工,基坑深度7.5m。
    (3)泵室底板、墩墙施工采用钢管脚手架支撑,中间设施工通道。
    (4)混凝土浇筑采用塔式起重机进行垂直运输。
    事件3:为防止泵站底板、流道及墩墙开裂,施工单位组织制定了“降低水化热温升、降低混凝土入仓温度、加速混凝土散热”等温控措施。
    [问题]
问答题     说明本泵站工程等别、工程规模及主要建筑物级别。
 
【正确答案】工程等别为Ⅱ等;工程规模为大(2)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
【答案解析】
问答题     指出事件1中质量与安全应急处置指挥部组成的不妥之处,并改正。项目法人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应包括哪些内容?
 
【正确答案】质量与安全应急处置指挥部的指挥和副指挥设置不妥。改正:应由项目法人主要负责人任指挥;工程各参建单位主要负责人任副指挥。 项目法人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应包括紧急救援的组织机构、人员配备、物资准备、人员财产救援措施、事故分析与报告等方面的方案。
【答案解析】
问答题     在事件2明确的工程部位中,哪些部位或设备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正确答案】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的部位或设备有:变压器、塔式起重机、脚手架、施工通道口、基坑边沿等。
【答案解析】
问答题     事件3中,施工单位可采用哪些方法加速混凝土散热?
 
【正确答案】加速混凝土散热的方法有:确定合理的混凝土浇筑层厚和间歇期;混凝土内预埋水管通水冷却。
【答案解析】本案例第1问主要考查水利水电工程等别划分和水工建筑物级别划分。根据相关规范的规定,排涝泵站设计流量50~200m3/s,或装机功率1万~3万kW,其工程等别为Ⅱ等,工程规模为大(2)型。本泵站设计流量为120m3/s,总装机功率11900kW,故本工程等别为Ⅱ等;工程规模为大(2)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 本案例第2问主要考查质量与安全应急处置指挥部的组成及应急预案的内容。《水利工程建设重大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水建管[2006]202号)属于部门预案,是关于事故灾难的应急预案,其规定:在本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法人应当组织制定本工程项目建设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工程项目建设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工程项目建设质量与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指挥部的组成如下:①指挥——项目法人主要负责人;②副指挥——工程各参建单位主要负责人;③成员——工程各参建单位有关人员。根据《水利工程建设安全生产管理规定》(水利部令第26号),项目法人应当组织制定本建设项目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应急救援预案应当包括紧急救援的组织机构、人员配备、物资准备、人员财产救援措施、事故分析与报告等方面的方案。 本案例第3问主要考查具体工程条件下安全警示标志的设置。根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现场入口处、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入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孔洞口、桥梁口、隧道口、基坑边沿、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危险部位,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警示标志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本案例事件2中:施工用电由系统电网接入,现场安装变压器1台;泵室基坑采用1:2坡比明挖施工,基坑深度7.5m;泵室底板、墩墙施工采用钢管脚手架支撑,中间设施工通道;混凝土浇筑采用塔式起重机进行垂直运输。因此,结合本工程具体条件,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的部位或设备有:变压器(临时用电设施)、塔式起重机(施工起重机械)、脚手架、施工通道口、基坑边沿等。 本案例第4问主要考查加速混凝土散热的方法。由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远高于抗拉强度,在温度压应力作用下不致破坏的混凝土,当受到温度拉应力作用时,常因抗拉强度不足而产生裂缝。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有细微裂缝、表面裂缝、贯穿裂缝和深层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紧靠基础产生的贯穿裂缝,无论对坝的整体受力还是防渗效果的影响比之浅层表面裂缝的危害都大得多。表面裂缝也可能成为深层裂缝的诱发因素,对坝的抗风化能力和耐久性有一定影响。因此,对大体积混凝土应做好温度控制。 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主要有:原材料和配合比优化,降低水化热温升;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加速混凝土散热;合理分缝分块;混凝土表面保温与养护等。原材料和配合比优化,降低水化热温升的措施有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和用低发热量的水泥。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的主要措施:①根据坝体的应力场及结构设计要求对坝体进行分区,对于不同分区采用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②采用低流态或无坍落度干硬性贫混凝土。③改善骨料级配,增大骨料粒径,对少筋混凝土坝可埋设大块石。④大量掺粉煤灰,掺合料的用量可这水泥用量的25%~60%。⑤采用高效减水剂不仅能节约水泥用量约20%,使28天龄期混凝土的发热量减少25%~30%,且能提高混凝土早期强度和极限拉伸值。常用的减水剂有木质素、糖蜜、MF复合剂、JG3等。降低混凝土的入仓温度:①合理安排浇筑时间,减少运输途中乖仓面的温度回升。春、秋季多浇,夏季早晚浇,正午不浇,重要部位安排在低温季节、低温时段浇筑,以降低混凝土入仓温度。②采用加冰或加冰水拌合。对骨料进行预冷。骨料预冷的方法有水冷、风冷、真空气化冷却。加速混凝土散热:①确定合理的混凝土浇筑层厚和间歇期。用薄层浇筑以增加散热面,并适当延长间歇时间;高温季节,已采用预冷措施时,则可采用厚块浇筑,防止因气温过高而热量倒流,以保持预冷效果。②混凝土内预埋水管通水冷却。主要是在混凝土内预埋蛇形冷却水管,通循环冷水进行降温冷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