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选题 下列关于砂滤料滤池截留水中杂质原理的叙述中,哪几项正确?
【正确答案】 A、B
【答案解析】 [分析]《给水工程》 P204另外,随着过滤时间增加、滤层中孔隙尺寸逐渐减小,在滤料表层就会形成泥膜,这时,滤料层的筛滤拦截将起很大作用。A正确。 P204过滤初期,滤料较干净,孔隙率最大,孔隙中水流速度最小,水流剪力较弱小,颗拉粘附作用占优势。B正确。 P205双层滤料是上部放置密度较小、粒径较大的轻质滤料(如无烟煤),下部放置密度较大、粒径较小的重质滤料(如石英石)。经水反冲洗后,自然分层,轻质滤料在上层,重质滤料在下层。虽然每层滤料仍是从上至下粒径从小到大,但就滤层整体而言,上层轻质滤料的平均粒径大于下层重质滤料的平均粒径,上层滤料空隙尺寸大于下层滤料空隙尺寸。双层或多层滤料反冲洗后,上层滤料大于下层滤料。C错误。 P203 随水流运动的颗粒具有较大惯性,当水流在滤料空隙中弯弯曲曲流动时脱离流线而到达滤料表面,是惯性作用的结果。 P204滤层表面截留的杂质逐渐增多后,孔隙率逐渐减小,空隙中的水流速度增大,剪切冲刷力相应增大,将使最后粘附的颗粒首先脱落下来,连同水流挟带不再粘附的后续颗粒一井向下层滤料迁移,下层滤料截留作用渐次得到发挥。对于某一层滤料而言,颗粒粘附和脱落,在粘附力和水流剪切冲刷作用力下,处于相对平街状态。 流速越大,惯性力越大,杂质越容易脱离流线到达滤料表面。但是滤速越大,水流剪切冲刷作用越明显,脱附量越大,从而降低过滤效果。D错误。 [提示]P203 表层滤料大多为粒径等于O.5mm的球体颗粒,则滤料颗粒间的缝隙尺寸约为80~200um。经混凝沉淀后的水中悬浮物粒径小于30um,能被滤料层截留下来,不是简单的机械筛滤作用,而主要是悬浮颗粒与滤料颗粒之间的粘附作用。由于表层滤料的粒径最小(此处以单层滤料为例),故通过表层滤料的缝隙尺寸与悬浮物粒径大小作比较,其目的是为了说明整个滤层的过滤机理,而不仅仅是表层。滤料层表面与表层也是有区别的。故不适用于A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