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2011年10月13日,一个2岁的小孩相继被两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路过但都视而不见,漠然离去,最后一名拾荒阿姨上前施以援手,但小孩最终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离世,引发网友广泛热议。
在某地,3个孩子扶起摔倒的老人后被指肇事并遭索赔,涉事双方各执一词。又一起“扶老人”个案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但这一个案与众不同的是,摔倒的老人被警方认定为敲诈勒索,警方开先河地对其和儿子进行了处罚,但老人在记者面前“下跪喊冤”。
一方面是人情的冷漠、见死不救,另一方面是救人者屡遭讹诈,一时间,救与不救、扶与不扶,讹诈者是否应当受到法律处罚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有人为这种处罚叫好,认为讹诈者就应当受到法律处罚,以保护施救者的权利,否则今后谁还敢救人。也有人认为,处理这种关系主要还是要靠道德,不应当将道德谴责法律化,讹诈施救者应当受到伦理道德的谴责,但不宜通过法律处罚的手段。
请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相关法理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问答题
如何看待上述两种不同的观点?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上述两种不同的观点,深刻反映了道德与法律关系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某些道德上的要求可以上升为法律,并以强制力保障执行。道德约束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闯过道德的底线,必须由法律来规范,“对施救者讹诈”为我国伦理道德所不许,通过立法将其上升为法律规范,并在司法中予以确认,不仅有助于施救者权益的保障,也有助于弘扬助人为乐这一伦理道德。另一方面,并非所有的道德要求都应当上升为法律,有些道德要求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上升为法律,在实施过程中难以执行,反而可能损害法律的权威。因此道德要求是否上升为法律关键是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上升为法律的程度。总之,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需要法律与道德两种调整机制既分工又合作,相互配合、相互协调。
问答题
如何理解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关系?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法律与道德的相互关系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道德是法律的基础和评价标准。道德为法律提供了理论基础;道德是法律的价值基础,是评价和判断法律的价值尺度;道德是法律运作的社会基础;出现法律漏洞时,道德可以作为行为规范调控人们的行为,弥补法律的不足。另一方面法律是传播道德、保障道德要求实现的有效手段;法律使道德要求转化为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成为具有可操作性的行为标准;法律是促进道德发展,形成新的道德风貌和新的精神文明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