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析题
材料:
新学期,刘老师班里转来了一位新学生——小桐。小桐虽然是新来的,却让刘老师很是费心。小桐经常上课迟到,自习课上又不安心学习,多次跑出教室,科任教师和其他学生纷纷向刘老师反映,希望刘老师严肃批评他。
刘老师了解到小桐以前挨批评是“家常便饭”,似乎“习以为常”了,再严厉的指责对他好像都没什么作用。因此,刘老师没有正面批评、指责小桐,而是采取了“旁敲侧击”的方法去教育、影响、鼓励他。
一次,刘老师因其他公务上课迟到两分钟,走进教室,便主动向学生检讨,较详细而深刻地分析此事的严重性。刘老师感叹道,如果所有老师都迟到几分钟,那么要浪费全校同学多少时光啊!并向学生保证以后决不再出现类似现象,也请大家每天准时上下课。刘老师还和学生一起设置了班级守时表,和大家互相监督。同学们纷纷响应刘老师的建议,表示要说到做到。小桐受到这件事的影响,果然不再迟到或早退了。一天放学后,小桐来到刘老师办公室,主动承认了以前的错误,并表示以后一定准时到校。言传身教的效果在他身上体现了出来。
问题:
【正确答案】刘老师贯彻了因材施教原则、疏导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①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材料中,刘老师根据小桐常迟到挨批评且已经习以为常的特点,对他进行“旁敲侧击”的教育,符合因材施教原则。 ②疏导原则是指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材料中,刘老师因其他公务上课迟到,借此机会向学生讲明了道理,使小桐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主动改正,符合疏导原则。 ③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是指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又通过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材料中,刘老师因为自己迟到向全班同学道歉,并和学生互相监督遵守时间,同学们也表示说到做到。这种对集体的教育影响到了小桐,使他也改掉了迟到的毛病。
【答案解析】
问答题
刘老师主要运用了哪种德育方法?结合材料分析该方法的运用要求。
【正确答案】刘老师运用了榜样示范法。 榜样示范法是指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材料中,刘老师自己迟到后向学生检讨自己的错误并保证不会再出现这样的问题,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使小桐改正了自己的错误。 运用榜样示范法有如下要求。 ①选好学习的榜样。榜样应具有先进性、时代性、典型性。榜样一般有三种:一是教育者的示范;二是伟人及英雄人物典范;三是典型的优秀学生。班主任老师是适合学生学习的好榜样。 ②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榜样精神的实质,不要停留在表面模仿的层次上。刘老师向学生详细而深刻地分析了迟到的严重性,使学生对准时上下课有了深刻的理解。 ③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教师要使榜样能对学生产生力量,推动他们前进,就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榜样。刘老师当众检讨自身的迟到行为并保证决不再犯,同时通过设立守时表和全班同学相互监督,进而激起了学生的敬慕,使学生向老师学习。 ④激励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境界。教师要及时地把学生的情感、认识引导到行动上来,把敬慕之情转化为道德行为和习惯,逐步巩固、加深这种情感。刘老师以自身为榜样并趁机设立班级守时表,引导全班学生培养守时习惯,帮助小桐改掉了上课迟到的毛病。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