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题

阅读文本材料和相关要求,回答下列小题。
【原文】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思考探究
一、朗读并背诵这首诗,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想象世界。
二、凭借想象,我们可以再造时空,表达美好愿望。《天上的街市》中,牛郎织 女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与神话传说中的悲剧有所不同,这样想象,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积累拓展
三、下面是三首与牛郎织女有关的诗歌。朗读这些诗歌,说说诗人凭借牛郎织女 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一

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诗二

七夕
(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诗三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单元介绍
本单元学习快速阅读,力争每分钟不少于 400 字。阅读时,尽量扩大一次性进入 视野的文字数量,寻找关键词语以带动整体阅读,提高阅读速度。还要调动自己 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相关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 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学生情况:
七年级。
班级人数:
40 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 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等。

问答题

从“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或“阅读方法的指导”的 角度,写出你对《天上的街市》教学的认识,不少于 200 字。

【正确答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要求,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 引领和点拨;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 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天上的街市》 是郭沫若创作的一首现代格律诗,诗歌运用想象表达了诗人对旧时代黑暗现实的 痛恨,以及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期盼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韵律和 谐,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应把重点放在对 学生阅读的指导上,可引领学生以多种阅读方法反复阅读诗歌,逐步掌握阅读技 巧和方法,在阅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思想。

【答案解析】
问答题

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 抄材料)。

【正确答案】

(1)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背诵;品味语言,理解诗歌所 表达的思想感情。
②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诗中联想和想象的运用, 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2)确定依据
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 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 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教学这篇课文时,要反复阅读品味诗歌的 语言,掌握格律诗的特点,同时还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领悟诗 歌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②《天上的街市》是一首现代格律诗,语言形象,富于美感,展现了丰富的想象 力,抒发了诗人真挚的情感,体现了本单元培养学生联想、想象能力的编写意图。 因此,教学这篇课文时,要引领学生以不同的阅读方法反复诵读诗歌,逐步掌握现代诗歌的阅读技巧和方法,锻炼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③学生在初中第一次学习现代诗,需通过朗读体会现代诗的基本特征。七年级的 学生思维活跃,可通过对诗歌意象的深入品析等手段激发学生联想与想象。

【答案解析】
问答题

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方案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 内容与教学方式。

【正确答案】

知识与能力目标教学设计
一、导入
昨天同学们已经读了《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谁能用一小段话概述一下? 虽然他们只能一年相会一次,不很完美。但是诗人郭沫若却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 的向往,展开丰富的想象,创造性地运用了《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为我们 写下了一首清新的抒情小诗《天上的街市》。
二、感知内容,学习朗读
1.教师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内容。
诗人想象的“天上的街市”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请用一两个词语概括一下。
2.各自轻声朗读,体会诗歌的感情。
过渡:诗人满怀着激情为我们创造出这么一个理想的境界。的确,感情是诗歌的 灵魂,没有了感情就没有了诗。请各自朗读一遍,然后说说诗人是怀着一种怎样 的感情为我们描绘这么一个理想的境界的。
(对天上美丽街市的憧憬,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3.学习朗读,读好诗歌。(朗读体验)
(1)讨论: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朗读这首诗语气语调、语音高低、 语速快慢、节奏强弱等都怎么处理?(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语速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2)听课文录音,注意朗读节奏和重音,并用铅笔做上记号。
(3)学生朗读,大屏幕显示朗读的节奏和重音,让学生对照。
(4)选一位朗读较好的学生,配上音乐《星空》诵读,诵读过程中让其他学生 闭上眼睛,想象画面,仔细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5)全班齐读、巩固。
三、探究品味
(一)选段探究讨论
拿出课堂活动记录表,将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在小组中讨论,形成初步意见,确定 好发言者,准备汇报。
四人学习小组探究结果汇报,如有不同意见,可以讨论。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可 以提出来,向其他组成员或老师求助。
(二)整篇问题探究
上面我们分组逐段合作探究了有关问题,下面我们就整篇内容一起探究。
大屏幕显示:
1.这首诗是如何逐步展开联想和想象的?
2.诗中想象的牛郎织女的生活跟民间故事中的有什么不同?是通过哪些词表现 出来的?请圈出来加以体会。
“天河”不同,“他们的生活”不同。如:①“美丽的街市”“世上没有的珍奇” →富足;②“来往”“闲游”→自在、悠闲、舒适、幸福;③“浅浅的”→来往 自由;④“那朵流星”→“朵”常用于花,花是美好的象征,把流星比作花,表 现天上的生活像花朵一样美好。
3.诗人为什么要对民间故事作这么大的改动?他的用意是什么?(引导学生看背 景)
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向往和执著的追求。
大屏幕显示作者创作此诗的有关背景: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期,“五四运动”的 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时代尚未来临,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旧被禁锢着。诗 人在苦闷中彷徨,他不满于现实,热烈地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 下,写下了这篇烂漫气息浓郁的《天上的街市》。
4.这么一首富有创意而又清新的小诗,我们应该把它背下来,给同学们 5 分钟的 时间,试着把这首诗背下来。
四、拓展延伸
尽管在《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形成后,不同朝代的不同文人曾以这个题材写过诗 文,如杜牧的《秋夕》、李商隐的《七夕》等,但这些诗都摆脱不了那种愁苦、 寂寞之风;而诗人郭沫若却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展开大胆而奇特的想象, 创造性地运用了《牛郎织女》这个民间故事,一改这一题材的愁苦之风,为我们 写下了这么一首清新的抒情小诗。你是否从中得到启发?如果要你发挥想象力,给《牛郎织女》来个“故事新编”,你会怎么写作?请以《牛郎织女新编》为题 目,改编故事,可以短一点,具体讲述自以为有创意的精彩的片段,其他地方可 简略带过去。
五、课外作业
1.将你说的故事片段再整理成一篇完整的故事。
2.课外学习《秋夕》《七夕》《鹊桥仙》。
3.默写《天上的街市》。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