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请在下列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问答题
请根据学生A和学生B的对话,回答问题。学生A:中学学习英语语法对以后学习英语帮助很大。学生B:平面几何学得好,后来学习立体几何就简单了。知识之间有很大的联系。学生A:不光知识是这样,弹琴也是,会弹电子琴,学钢琴也快。学生B:可有时候也不一样,会骑自行车反而影响学骑三轮车。学生A:有意思,学习很奇妙!请回答:(1)请分析材料中两位同学谈话用到的学习原理。(2)教师应该如何促进学生这种能力的发展?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1)这两位同学所谈论的学习原理是学习迁移的有关理论。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根据迁移的性质可以把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叫正迁移,它使两种学习之间相互促进。例如:学习语法后对学习英语帮助很大;学习平面几何后对学习立体几何有帮助;会弹电子琴就比较好学钢琴。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叫负迁移,也就是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例如:学会骑自行车后影响学骑三轮车。 (2)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学,促进迁移的教学方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精选教材。要想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有用的经验,教学内容就必须精选。教师应选择那些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的基本内容,而每一门学科中的基本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迁移价值较大。大量的实验都证明,在教授概念、原理等基本知识的同时,配合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事例,并阐明概念、原理的适用条件,则有助于迁移的产生。 ②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精选的教材只有通过合理的编排才能充分发挥其迁移的效能,否则迁移效果较差,甚至阻碍迁移的产生。为此,既要防止教材中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割裂、支离破碎,又要防止其相互干扰或机械重复。网络化是一体化的引申,指教材要沟通各要素之间上下左右、纵横交叉的联系,要突出各种基本经验的联结点、联结线,这既有助于了解原有学习中存在的断裂带及断裂点,也有助于预测以后学习的发展带、发展点,为迁移的产生提供直接的支撑。 ③合理安排教学程序。合理编排的教学内容是通过合理的教学程序得以体现和实施的,教学程序是使有效的教材发挥功效的最直接的环节。无论教学规划是宏观的、整体的,还是微观的,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都应体现迁移规律。先教什么、学什么,后教什么、学什么,处理好这种教学与学习的先后次序是非常必要的。宏观上,教学中应将基本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作为教学的主干结构,并依此进行教学。微观上,应注重学习目标与学习过程的相似性,或有意识地沟通具有相似性的学习。简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努力体现迁移规律。 ④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仅仅教给学生组织良好的信息是不够的,还必须使学生了解在什么条件下迁移所学的内容以及迁移的有效性如何,等等。掌握必要的学习策略及其元认知策略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学习策略及元认知策略具有广泛的迁移性,同时它们又能够提高学习者迁移的意识性。结合实际学科的教学来教授有关的学习策 略和元认知策略,不仅可以促进对所学内容的掌握,而且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从根本上促进迁移的产生。
【答案解析】
问答题
某初中二年级有四个自然班,用抽签的方法抽取两个班,随机决定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比班。两个班由同一个老师使用同样的教材进行数学教学,实验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学,对照班采用常规“传授一接受”方式教学。一学期后,用统一测试的方法检测出实验班学生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请回答:(1)写出该研究的假设。(2)指出该研究的自变量、因变量。(3)写出该研究的设计类型与基本格式。(4)指出该研究的优缺点。(5)写出该研究类型的基本格式要素。
【正确答案】 正确答案:(1)该研究的假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学与采用常规“传授一接受”方式教学相比,在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上具有明显优势。 (2)该研究的自变量: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教学、常规“传授一接受”方式教学)。 该研究的因变量:学生的数学成绩。 (3)该研究的设计类型:固定组比较设计(不等控制组后测设计)。 基本模式: X O … … O (4)优点:第一,由于使用了控制对照组,所以在有关内部效度方面,如被试的成 熟,会受到一定的控制;第二,如果有其他与处理同时发生的变量影响了后测的成绩(因变量),则对两个组的后测的影响很可能是一样的,说明可以控制历史因素;第三,统计分析上,要比单组后测和单组前后测设计的统计分析把握性大一些,在教育研究中,常常采用整组比较设计。 缺点:由于被试不是随机分组,又没有一个前测数据,因此判断被试组是否相等是困难的。也就是说,如果被试的差异没有得到控制,在研究结论中一定要加以说明。 (5)基本格式要素:包括题目、前言、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
【答案解析】
提交答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