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师退,次于召陵。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日:“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
材料二: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成王定鼎于郏郦,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左传·宣公三年》

材料三:
《公羊传·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
《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左传·定公十年》:“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孔颖达疏:“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请回答:

问答题 简述材料一是什么事件?
【正确答案】齐桓公称霸——召陵之盟。
【答案解析】
问答题 说明材料二是什么事件?
【正确答案】楚庄王问鼎。
【答案解析】
问答题 材料三对齐桓公、管仲的评价,和华夏的评价是什么?
【正确答案】(略)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