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与货币分析法的概念 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Absorption Approach to the Balance of Payments)亦称“支出分析法”,是20世纪50年代初,以美国经济学家亚历山大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种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它以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从国民收入与支出关系角度分析国际收支差额。“吸收”即支出,是指一国居民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总额,包括消费、投资和政府支出。 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Monetary Approach to the Balance of Payments)是随着现代货币主义的兴起,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流行的一种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经济学蒙代尔和哈里?约翰逊。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是以货币主义理论为基础,该理论认为货币供求决定一国国际收支状况,一国国际收支失衡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决定国际收支的关键是货币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关系。 (2)两种国际收支调节理论的比较 国际收支吸收分析法和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作为两种重要的分析方法,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点,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比较。 ①理论基础。吸收分析法以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根据凯恩斯主义的国民收入恒等式有: Y=C+I+G+X-M (16.1) 令B=X-M (16.2) 联合(16.1)、(16.2)式有: B=X-M=Y-(C+I+G) 令C+I+G=A,则有:B=X-M=Y-A (16.3) 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的国民收入恒等式推出的(16.3)式就是吸收分析法的基本分析工具。很显然,吸收论是以凯恩斯主义学派经济理论为基础的。 货币分析法则是建立在货币主义学派理论基础上,是现代货币理论在国际收支领域的延伸。货币分析法假定:在长期,实际货币需求是收入、价格和利率等少数几个变量的稳定函数;货币供给量不影响实际产量;购买力平价在长期内成立,存在所谓的一价定律。根据以上假设,货币分析法以简单模型来表示其主要观点。 M
d
=kPY (16.4) M
a
=D+R (16.5) M
d
=M
s
其中,M
d
、M
s
分别表示货币需求、货币供给;D、R分别表示一国货币供给的国内部分和国外部分;P、Y分别表示国内物价、实际收入;k为常数,表示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国民收入之比。 根据(16.4)、(16.5)、(16.6)式有R=M
d
-D (16.7) 从货币主义的假定前提和货币需求方程式推出的(16.7)式是货币分析的最基本方程式。很显然,货币分析法是以货币主义学说为理论基础的。 ②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吸收分析法从其基本方程式B=Y-A出发,认为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收入与国内支出之间的总量失衡:国际收支盈余是吸收相对于收入不足的表现;国际收支赤字则是吸收大于收入的结果。 货币分析法根据其基本方程式:R=M
d
-D,强调国际收支是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密切相关的一种货币现象,国际收支失衡本质上是货币供求失衡:国际收支盈余是国内货币需求超过国内货币供给的表现;国际收支赤字则是国内货币需求小于国内货币供给的结果。 ③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由于吸收分析法认为国际收支失衡根本原因在于国内收入与国内支出之间的失衡,因此,一国国际收支失衡最终要通过改变收入或吸收或同时改变收入与吸收来调节。对此,该理论主张用宏观需求管理政策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包括使用支出转移政策和支出调整政策。 货币分析法认为国际收支失衡根本原因在于国内货币供求失衡,国际收支失衡调节主要通过货币政策来纠正。其他各种方法,如贬值、关税、进口限额和减少吸收的支出调整政策,只有当它们相对于货币需求减少了国内货币供给,或相对于货币供给提高了货币需求时,才能纠正国际收支逆差。 ④关于贬值效应分析。对货币贬值效应的分析是吸收分析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吸收分析法认为,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也是通过改变收入或吸收起作用的。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实际效果取决于三个因素:a.贬值对实际国民收入所引起的变化;b.边际吸收倾向的大小;c.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吸收分析法分析了在充分就业和非充分就业两种情况下的贬值效应。该理论认为在通常情况下,贬值应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配合来压缩国内需求,把资源从国内吸收中解放出来转向出口部门,才能成功地改善国际收支,保持国内外均衡。 货币分析法认为本币贬值首先会引起国内物价上升,物价水平上升意味着实际货币余额下降,从而导致人们对名义货币需求的增加。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条件,人们或减少吸收,或出售资产来满足名义货币需求,从而使国际收支状况改善。但是,本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只有货币供给不扩张的情况才能达到。如果本国货币供给同等的或更大规模地扩张,贬值无法改善国际收支。因此,本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只是短期的,从长期看,关键在于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 ⑤分析对象。吸收分析法仅注重经常项目分析,忽视了资本和金融项目,而且注重线上项目分析;货币分析法则强调国际收支的综合差额,主张从线下项目分析,自下而上地说明国际收支。 ⑥吸收分析法和货币分析法都不能对国际收支的决定和调节作出完善的说明,尽管它们之间存在差别,但并不是相互对立,而且相互补充的。通过以下方程式便可清楚看到这一点: Y=A+(X-M) 贸易差额(X-M)实际上即是对外资产的净累积。如果不考虑资本流动,后者就仅由现金余额(R)所构成。由此,贸易差额可表示为: B=Y-A=△R 吸收分析法将注意力放在收入与支出的对比(Y-A)上,而货币分析法则强调其中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