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选择重要名词并进行解释。
 
【正确答案】本章重要名词包括:核被膜、nuclear pore complex、核纤层、Barr body、lampbrush chromosome、端粒、polytene chromosome、核小体、chromosome scaffold、核仁、nucleolar organizing region、隔离子、karyophilic protein。 (1)核被膜:又称核膜,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界膜,包括内核膜、外核膜及二者之间的核周间隙,上有核孔,在核质的物质和信息交流中起重要作用。它将DNA与细胞质隔开,形成了核内特殊的微环境,保护DNA分子免受损伤;使DNA的复制和RNA的翻译表达在时空上分隔开来;此外染色体定位于核膜上,有利于解旋、复制、凝缩、平均分配到子核,核被膜还是核质物质交换的通道。 (2)nuclear pore complex:中文名称是核孔复合体,是在核被膜上由多种核孔蛋白构成的联系核质和细胞质的复杂隧道结构,主要包括胞质环、核质环、辐和栓4种结构组分。核孔复合体是一种特殊的运输蛋白复合体,且是双功能、双向性的亲水性核质交换通道,双功能性表现在被动扩散和主动运输两种运输方式,双向性表现在既介导蛋白质人核转运,又介导RNA、RNP出核转运。 (3)核纤层:是由A、B、C三种核纤层蛋白构成的中间纤维网络片层结构,与内核膜结合并和染色质相连。核纤层蛋白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使核纤层解体和重装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对核被膜的破裂和重建起调节作用。 (4)Barr body:中文名称是巴氏小体,是雌性哺乳动物体细胞在有丝分裂期间的细胞核中染色很深、由一条失活的X染色体凝缩而成的染色质小体,又称性染色质小体,1949年为M. Barr所发现。 (5)lampbrush chromosome:中文名称是灯刷染色体,是卵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Ⅰ时停留在双线期的染色体,由一条纤细的轴丝和许多成对的DNA袢环组成,形似灯刷。灯刷的构型反映了基因的活化。在每个环的基底,染色体为紧螺旋,而在环的染色体则为解螺旋。许多RNA集中于环,很可能它们是活跃的RNA产生的部位。 (6)端粒:端粒是指染色体两端的特化结构,通常由富含鸟嘌呤核苷酸的短的串联重复序列DNA组成,伸展到染色体的3′端。端粒的长度与细胞及生物个体的寿命有关。端粒的生物学作用在于维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可能还与染色体在核内的空间排布等有关。一个基因组内的所有端粒都是由相同的重复序列组成,但不同物种的端粒的重复序列是不同的。 (7)polytene chromosome:中文名称是多线染色体,是存在于双翅目昆虫某些组织中的特殊染色体。在细胞有丝分裂期间,这些DNA多次复制,但不分离,最终平行排列而形成巨大的多线染色体。 (8)核小体:是直径约10nm的球形小体,由组蛋白和200bp的DNA组成,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其核心由2分子的H2A、H2B、H3和H4形成八聚体盘状结构,DNA双螺旋缠绕在外面,其进出口处结合有1个H1组蛋白分子。 (9)chromosome scaffold:中文名称是染色体支架,是指在染色体包装时,为染色质提供锚定位点的非组蛋白。在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支架解体,而构成支架的蛋白质则作为核基质的组成部分起作用。 (10)核仁:是真核细胞核内的球形结构,由rDNA、rRNA和核糖体亚单位等成分组成,无膜包被,在电镜下可区分成纤维中心、致密纤维组分和颗粒组分。核仁是rRNA基因存储,rRNA合成加工以及核糖体亚单位的装配场所。 (11)nucleolar organizing region:简写为NOR,中文名称是核仁组织区,位于染色体的次缢痕部位,是核糖体RNA基因所在的部位,可组织形成核仁,其上包含5.8S rRNA、18SrRNA和28S rRNA基因,但不包括5S rRNA基因。 (12)隔离子:隔离子是指处于阻遏状态与活化状态的染色质结构域之间、能防止不同状态的染色质结构域的结构特征向两侧扩展的染色质DNA序列。其主要功能为:①当隔离子出现在增强子和启动子之间时,干扰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②隔离子可以保护基因免受邻近凝缩染色质沉默效应的影响。 (13)karyophilic protein:中文名称为亲核蛋白,是指在细胞质内合成后,需要或能够进入细胞核内发挥功能的一类蛋白质,其肽链中带有核定位信号,以指导它们的入核转运。包括组蛋白、核纤层蛋白、importin等。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