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中给出了两个例子:
例1.计算15×15,25×25,…,95×95,并探索规律、
例2.证明例1所发现的规律。
很明显例l计算所得到的乘积是一个三位数或者四位数,其中后两位数为25.而百位和千位上的数字存在这样的规律:1×2=2,2×3=6,3×4=12,…,这是“发现问题”的过程,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需要尝试用语言符号表达规律,实现“提出问题”,进一步实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请根据上述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问答题 21.分别设计例1、例2的教学目标;
【正确答案】例l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检验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使其掌握必需的独立探究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计算并观察结果与乘数的关系从中发现规律,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该乘法运算中的有趣规律,发展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例2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证明方法,掌握公式证明的思维过程,学会通过一般性的证明来验证自己发现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让学生体验从数值运算到符号公式表达的过程,使其感受数学证明中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从而形成数学思维,并培养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证明规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悟数学的严谨性,增加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答案解析】
问答题 22.设计“提出问题”的主要教学过程;
【正确答案】教学过程
活动一:教师让学生观察并讨论例1得出的运算规律,之后教师将其板书展示。
师:观察黑板上的运算规律,15,25,95可以拆分成什么式子来表示呢?
(预设)生:15=1×10+5;25=2×10+5;95=9×10+5。(教师板书)
师:我们由此可以发现什么规律?
(预设)生:因数等于因数十位上的数字乘以10加5。
师:在上述式子中,我们可以发现哪些数字是变化的,哪些又是不变的?
(预设)生:1,2,9是变化的;10和5是不变的。
师:我们知道变量可以用字母表示,如果用字母a来代表1,2,9,上述式子中的15,25,95可以表示成什么?
(学生讨论)
(预设)生:a×10+5(a=1,2,9)。
活动二:教师让学生分析例1发现的规律(15×15=1×2×100+25;25×25=2×3×100+25;95×95=9×10×100+25),并让其试着运用字母a进行表示。
预设学生回答:(a×10+5)2=a(a+1)×100+25(a=1,2,9)。
师:我们假设a代表小于10的任意正整数,那么例1中乘法运算就可以一般化为一个公式,即(a×10+5)2=a(a+1)×100+25(a=1,2,…,9)。
师:这个公式就是我们通过分析例1的运算规律所得出的猜想。
【答案解析】
问答题 23.设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要教:学过程;
【正确答案】教学过程
活动一:教师让学生自主思考公式(a×10+5)2=a(a+1)×100+25的正确性,讨论并验证猜想正确性的证明方法。
师:观察等号左边,我们可以发现什么?
(预设)生:等号左边是一个完全平方式。
活动二: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完全平方公式,即(a+b)2=a2+2ab+b2
师: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可以知道(a×10+5)2等于什么?
(预设)生:(a×10+5)2=a2×100+2a×10×5+25。
师:进一步运算可以得到什么?
(预设)生:a2×100+2a×10×5+25=a2×100+a×100+25=a(a+1)×100+25(a=1,2,…,9)。
师:我们可以看到,运算的最终结果是等号两边的式子相等,即公式得证。
【答案解析】
问答题 24.设计“推广例1所探究的规律”的主要教学过程。
【正确答案】“推广例1所探究的规律”教学过程
师:继续观察例1中的算式,还能有什么发现呢?大家请观察每个式子中的两个因数。
预设:学生发现每个式子中的两个因数都是一样的,而且个位上的数字之和为10。
师:大家计算下面几个式子,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
38×32,43×47,8l×89。
师:这些式子中的因数有什么特点吗?
教师引导学生直到学生能够答出:这些式子中的两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等于10。
师:这三个式子的计算结果分别是38×32=1216,43×47=2021,81×89=7209,结合我们刚才得到的结论.能发现什么规律呢?
引导学生直到学生能够答出:计算结果中的后两位数是两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的乘积,前两位数是因数的十位上的数加一乘以十位上的数本身。
师:结合例1中的计算过程,请大家补全下列算式。(板书展示)
38×32=__________________=1216,
43×47=__________________=2021,
81×89=__________________=7209。
预设:经过刚才的教学,学生能够顺利补全上述算式。
师:我们用代数式怎么表示这个算式呢?
引导学生直到学生能够答出:可以用10a+b表示其中一个因数,用10a+(10—b)表示另一个因数,并通过观察得出猜想:
(10a+6)[10a+(10一b)]=a(a+1)×100+b(10—b)。
师:这里的a是正整数,大家知道b要取什么数吗?
引导学生直到学生能够答出:小于10的正整数。
师:下面请大家用我们刚才学过的知识证明一下这个算式。
预设:教师观察学生的计算过程,并找两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结合学生的板演进行讲解,以深化大家的理解。
板演过程:
(10a+b)[10a+(10—b)]
=100a2+10a(10一b)+10ab+b(10一b)
=100a2+100a一10ab+10ab+b(10一b)
=a(a+1)×100+b(10—b)
【练习】口算下列算式:
①17×13;②24×26;③33×37;④45×45;⑤51×59。
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快速口算出两个数相乘,其中两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相加等于10的算式。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先通过一些算式找出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归纳猜想出对应的公式,最后经过严格的证明验证我们的猜想,我们称这一过程所贯穿的思维方法为归纳推理。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