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

程颐 “ 涵养须用敬 ” 的修养方法。

【正确答案】

涵养须用敬是北宋理学家程颐的修养方法, 意为修养心性须以敬为首要之功。
( 1 ) “ 识仁 ”
尽心首先必须 “ 识仁 ” 。 仁只有在诚敬中体认, 使道与物、 仁与事浑然无对, 这才是真正的识仁。 诚是主体在识仁过程中的一种真实不妄, 纯以天理为 “ 默识 ” 根据的修养工夫或心灵状态。 在这种工夫或心灵状态中, 天人一贯, 内外相合, 没有人我、 道器、 理事的区别, 而纯任仁的流行、 仁的朗现。 诚道, 也就是 “ 敬以直内, 义以方外 ” 之道。 主一之谓敬, 敬是中正不偏、 纯一不已之心。 “ 诚为统体, 敬为用 ” , 敬的作用指向诚自身。 能诚敬则能识仁, “ 学要在敬也、 诚也, 中间便有个仁。 ”
( 2 ) “ 定性 ”
仁是天理, 仁是性本, 识仁还必须 “ 定性 ” 。 程颢认为, 定性的根本原则是 “ 动亦定, 静亦定, 无将迎, 无内外 ” 。 这其实是根据天理、 天性的特点,认为定性之定, 不是在死静不流之中的定, 也不是有造作、 有分别、 有心计之定, 定性必须不论事物之动静, 不分人物之内外, 不作有心的亲疏之分。 只有在这种自然而超越的定中, 天性才呈现出其一般性来。 由此程颢主张去除自私用智和喜怒于心的有意求定, 而主张以自然明觉、 澄然无事的忘心人定, 洞见心性之本然。
( 3 ) “ 涵养须用敬 ”
程颐在工夫论上与程颢基本相同, 主张诚敬与 “ 敬以直内, 义以方外 ” 之道, 不过他对 “ 敬 ” 的一面尤为强调, 认为 “ 涵养须用敬, 进学则在致知 ” 。 程颐常说 “ 主一之谓敬 ” , 这种内恭其心、 外肃其容的专心刻意之敬, 似与程颢自然而为的诚敬工夫论不同。 此外, 程颐还认为学问贵在自得, 须 “ 默识心通, 诚意烛理 ” , 以心识性, 以意明理。 程颐突出了心作为思体而格物穷理的一面。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