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儿童遭受意外伤害的案例屡屡见诸报端,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广东佛山小悦悦遭碾压事件,贵州毕节五名流浪儿童闷死垃圾箱事件,甘肃正宁幼儿园校车翻车事件,河南兰考袁厉害收养弃婴火灾案,江苏南京两名女童饿死家中事件等等。这些惨烈的儿童伤害事件一再冲击着人们的心理底线。
请你从社会工作宏观和微观实务的视角,分析一下儿童伤害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介入重点。
【正确答案】儿童伤害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有社会政策、制度方面的宏观社会原因,也有个人、家庭、学校等微观层面的原因。 (1)从宏观社会工作实务分析儿童伤害问题产生的原因和介入重点: ①儿童伤害问题产生的原因 a.儿童社会保护政策的缺位。专门针对儿童权益维护的法律法规政策尚不健全,为伤害儿童的不法行为提供了空间,而且,在发生儿童伤害行为时,不能及时有效地维护儿童的人身安全和权益。 b.安全检查制度不完善,管理措施存在漏洞。现实情况下,安全检查走形式的现象仍然存在,而且出现问题时,部门之间相互推诿,难以明确安全责任的承担主体;安全检查制度、门卫制度、值班制度等相关配套安全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②儿童伤害问题的介入重点 a.加强儿童社会保护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体系,从源头上预防、杜绝侵害儿童事件的发生。同时,对于儿童伤害的当事人要严格追究其法律责任,倡导全体社会成员在生活中要关心儿童、保护儿童。 b.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强化部门分工。明确各部门职责和义务,使其更好地将安全检查和防护制度进行贯彻和落实。将包括安全检查、安全预防、安全事件的处理在内的各个工作环节和任务,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机构,建立社会监督机制,督促其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2)从微观社会工作实务分析儿童伤害问题产生的原因和介入重点: ①儿童伤害问题产生的原因 a.从儿童个人角度来看,儿童自身缺乏安全防患意识,受生理、心理等方面发展程度的限制,与成年人相比,儿童的认知和行为能力还很低,尚不能充分地、正确地看待周围的事物。而且,一旦身处险境,儿童不能很好地进行表达感受、描述状况和寻求帮助。就个人发展阶段而言,儿童是极度脆弱和弱势的,正处于非常需要保护和关怀的时期。 b.从家庭角度来看,监护人保护责任不到位。监护人缺乏儿童意外伤害的防患意识,看管不力、照顾不周,监护人保护照顾儿童责任的弱化和缺乏,往往是儿童伤害事件出现的重要致因。甚至,在有些案例中,施害者就是监护人本身。 c.从学校教育角度来看,不少家长过于看重儿童的“知识教育”,导致学校在教育过程中重教育轻防范,这种教育体制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儿童在面临生活中的危险时,无危险意识或是自我保护能力低下。 ②儿童伤害问题的介入重点 a.针对儿童个体,可以开展个案工作实务,为他们提供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的学习和必要的行为训练等服务,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b.围绕家庭,主要是将其组织起来,进行小组工作服务,围绕某一共同关注的问题,讨论并沟通、互动和分享,通过相互之间的经验传授,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强化其保护儿童的责任和意识,并将在小组中获得的经验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c.强化学校教育的责任,作为仅次于家庭的第二位社会化重要场所,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学校不应仅仅局限于一般的知识教育,还应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和保护自我的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家长将儿童暂时托管到学校,学校就应当成为家庭的强大后备支撑力量,免除家庭的后顾之忧。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