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重读《纪念白求恩》
学生时代在课堂上学习《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但是当时的一些浅显理解已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渐渐淡去,如同相隔了一条烟雨朦胧的河。
多年以后,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重读此文,掩卷沉思,感慨良多。我才发现,我发掘了一块过去年代里熠熠生辉的璞玉,她可能被埋藏得太深,她可能被人们遗忘。但是现在,她需要人们的重新审视和凝望。文中反映的白求恩精神,在这样一个时代,像一面镜子。唐朝的魏征说过:“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对照一下我们的得失?我们知道,白求恩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收入颇高的外科医生,在加拿大过着殷实的生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国际共产主义组织的委派,于1936年亲赴前线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他率领加拿大医疗队,在1938年初又来到战火纷飞的中国抗日战场。在远离战争、富庶的加拿大,有着丰厚的收入,这是我们今天好多人所追求的生活。在随着改革开放逐渐富裕起来的今天,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着能移居包括加拿大这样的富庶国家引以为美谈的事。对比之下,我为当年白求恩的举动震撼。
毛泽东同志借用前方战士和人民的口碑给白求恩作出的评价是:“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手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两个“没有一个”,一个“无不”,再次说明了真正的丰碑是树立在人民群众心中的。毛泽东同志在总结白求恩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时只用了两句话、22个字:“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我理解,要做到这短短的22个字需要一生始终如一的奋斗,而做到了这22个字,也将是终身的幸福与安宁。毛泽东同志以白求恩同志为榜样,要求全党都要学习他:“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几十年过去了,白求恩的精神激励、教育了中国几代人。
在新的形势下,白求恩的精神毫不过时。重读此文,联系自己,深有感触。阅读白求恩的一生,我深深地被触动。白求恩同志牺牲前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中国的两年,是我一生中最美好、最幸福的时光。原来,真正的幸福与安逸的生活无关,与丰厚的收入无关;真正的幸福在奋斗之中,在无私的奉献之中。
为了中国人,一个加拿大人尚且如此,中国人,难道不应该向他学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