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 .[案例]
    背景
    某水闸工程,主要建筑物为1级建筑物,次要建筑物为3级建筑物,临时建筑物为4级建筑物。闸室共10孔,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式结构,采用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地基处理。上、下游翼墙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扶壁式结构。闸室下游设钢筋混凝土挖深式消力池,消力池后布置混凝土护底和海漫,后接抛石防冲槽。闸上设交通桥、启闭机房和桥头堡,闸门为平面钢闸门,配卷扬式启闭机,工程平面布置如下图所示。该闸上游翼墙及铺盖施工时,为加快施工进度,承包人安排两个班组,按照上游翼墙Ⅱ→10→9→8→7→6和上游翼墙Ⅰ→1→2→3→4→5的顺序同步施工。
   
问答题 17.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 176—2007),如何对该水闸工程进行项目划分?
【正确答案】该水闸工程的项目划分为:上游连结段、地基处理、闸室段、消能防冲段、下游连结段、交通桥、闸房、工作桥及启闭机房。
【答案解析】
问答题 18.  如何对该水闸工程施工现场进行总布置分区?并简述施工分区规划布置原则。
【正确答案】施工现场进行总布置分区一般包括:主体工程施工区;施工工厂设施区;当地建材开采和加工区;仓库、站、场、厂、码头等储运系统;机电、金属结构和大型施工机械设备安装场地;工程存、弃料堆放区;施工管理及生活营区。
   施工分区规划布置原则:
   (1)以混凝土建筑物为主的枢纽工程,施工区布置宜以砂、石料的开采、加工和混凝土的拌合、浇筑系统为主。以当地材料坝为主的枢纽工程,施工区布置宜以土石料采挖和加工、堆料场和上坝运输线路为主。
   (2)机电设备、金属结构安装场地宜靠近主要安装地点。
   (3)施工管理及生活营区的布置考虑风向、日照、噪声、绿化、水源水质等因素,与生产设施应有明显界限。
   (4)主要物资仓库、站场等储运系统宜布置在场内外交通衔接处。
   (5)施工分区规划布置考虑施工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避免噪声、粉尘等污染对敏感区(如学校、住宅区等)的危害。
【答案解析】
问答题 19.  简述《水闸施工规范》(SL 27—2014)中对水闸用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地基处理的质量检验规定。
【正确答案】根据《水闸施工规范》(SL 27—2014)第6.6.10条,水泥土搅拌桩施工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成桩7天后,开挖量测停浆(灰)面下0.5m处成桩直径,目测检查搅拌的均匀性,检查数量为总桩数的5%。
   (2)成桩28天后,采用双管单动取样器钻取芯样做抗压强度检验和桩体标准贯入检验。检查数量为总桩数的1%,且不少于3根。
   (3)成桩28天后,应进行复合地基承载力静载荷试验和单桩载荷试验。检验数量满足设计要求。
【答案解析】
问答题 20.  指出承包人在上游翼墙及铺盖施工方案中的不妥之处,并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不妥之处:上游翼墙及铺盖的浇筑次序不满足规范要求。理由:铺盖应分块间隔浇筑;与翼墙毗邻部位的1号和10号铺盖应等翼墙沉降基本稳定后再浇筑。
【答案解析】 本案例第1问主要考查水闸工程项目划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 176—2007)第3.2.2规定,单位工程项目划分应按下列原则确定:①枢纽工程,一般以每座独立的建筑物为一个单位工程。当工程规模大时,可将一个建筑物中具有独立施工条件的一部分划分为一个单位工程。②堤防工程,按招标标段或工程结构划分单位工程。规模较大的交叉联结建筑物及管理设施以每座独立的建筑物为一个单位工程。③引水(渠道)工程,按招标标段或工程结构划分单位工程。大、中型引水(渠道)建筑物以每座独立的建筑物为一个单位工程。④除险加固工程,按招标标段或加固内容,并结合工程量划分单位工程。故本题水闸工程项目划分宜按单位工程进行项目划分,即:上游连结段、地基处理、闸室段、消能防冲段、下游连结段、交通桥、闸房、工作桥及启闭机房。
   本案例第2问主要考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现场总布置及施工分区规划布置的原则。根据主体工程施工需求及现场地形条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场地一般分为以下几个分区:①主体工程施工区;②施工工厂设施区;③当地建材开采和加工区;④仓库、站、场、厂、码头等储运系统;⑤机电、金属结构和大型施工机械设备安装场地;⑥工程存、弃料堆放区;⑦施工管理及生活营区。施工分区规划布置应遵守的原则:①以混凝土建筑物为主的枢纽工程,施工区布置宜以砂、石料的开采、加工和混凝土的拌合、浇筑系统为主。以当地材料坝为主的枢纽工程,施工区布置宜以土石料采挖和加工、堆料场和上坝运输线路为主。②机电设备、金属结构安装场地宜靠近主要安装地点。③施工管理及生活营区的布置考虑风向、日照、噪声、绿化、水源水质等因素,与生产设施应有明显界限。④主要物资仓库、站场等储运系统宜布置在场内外交通衔接处。⑤施工分区规划布置考虑施工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避免噪声、粉尘等污染对敏感区(如学校、住宅区等)的危害。
   本案例第3问主要考查水闸用水泥土搅拌桩进行地基处理的施工质量检验。具体参考答案部分。
   本案例第4问主要考查水闸工程混凝土施工原则。水闸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宜掌握以闸室为中心,按照“先深后浅、先重后轻、先高后矮、先主后次”的原则进行。①先深后浅。相邻两部位建基面深浅不一时,若先施工浅部位的混凝土,则在浇筑深的部位时,可能会扰动已浇部位的基土,导致混凝土沉降、走动或断裂。②先重后轻。是为了给重的部位有预沉时间,使地基达到相对稳定,以减轻对邻接部位混凝土产生的不良影响。如邻接两岸挡土墙的消力池、铺盖等部位,应尽量推迟到挡土墙施工并回填到一定高度后再开始浇筑,以减轻边荷载影响而造成的消力池、铺盖混凝土边缘部位开裂。③先高后矮。主要是为了平衡施工力量,加速施工进度。处于闸室中心的闸底板及其上部的闸墩、胸墙和桥梁,高度较大、层次较多、工作量较集中,需要的施工时间也较长,在混凝土浇完后,接着还要进行闸门、启闭机安装等工序,因而必须集中力量优先进行。其他如铺盖、消力池、翼墙等部位的施工,则可穿插其中进行,以利施工力量的均衡。④先主后次。指先主体部位,后次要部位,既是基于施工安全考虑,亦从节省投资、缩短工期着眼。但如遇到流沙、渗水特别严重的地基时,为避免地基破坏,节省地基处理费用,可以打破常规,抓住主要矛盾,先集中力量突击下部工程,以后再进行上部墩、墙和桥梁的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