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Fiedler权变领导模式
①F.Fiedler提出的权变领导模型认为,领导的效果取决于领导者个人因素与情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领导者的人格特质与环境的匹配程度决定着绩效。
②Fiedler把领导类型分为两类:任务取向的领导和关系取向的领导。
③在测量这两种领导风格的时候,Fiedler发展出了一套叫做“最不愿共事者量表”的工具,让领导评价团体中自己最不愿共事的人的特征。那些对他人作消极评价的领导倾向于追求工作成就,是任务取向的领导;而那些对他人作较积极评价的领导较为关心团体内部的人际关系,是人际关系取向的领导。
④Fiedler还指出,领导效果往往取决于情境允许他们对成员施加影响的水平,称之为领导对情境的控制程度,这种控制与三种情境因素有关:
a.领导与团体的关系,关系越好影响力越大;
b.任务结构是指团体目标与任务的清楚程度,变化的范围很大,从模糊到清楚;
c.领导的职位权力由自身职位提供的权力,可以从强到弱。
⑤在回答什么样的领导最好这个问题的时候,Fiedler指出:没有一种领导风格在任何条件下总是有效,也没有一种领导风格总是无效,关系取向的领导在中等控制条件下效果好,而任务取向的领导在控制程度低或高的时候绩效最好。
(2)House的魅力领导理论
House提出魅力领导理论,认为领导能依靠自身的影响力改变下属的行为,并区分出有魅力领导者的四个特征:
①魅力:是指那些被下属信任、看作楷模加以认同并模仿的特征。
②激发动机:领导利用各种手段激发下级的热情和对预期目标的理解。
③智力激发:领导鼓励下属重新检查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并构想发展自身的创造性方法。
④个人化的考虑:领导者要能引起他人的注意,用不同的方式公平地对待下级,经常给下属提供一些学习提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