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

论述自袁世凯废除议会至曹锟贿选,共和体制之于民初政治的历史意义。

【正确答案】

概念厘定:1914年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宣布停止参众两院所有议员职务,并发给川资遣散,是为袁世凯废除会议事件;曹锟贿选是指1923年6月,直系军 阀首领曹锟为了当上总统,而采取向议员行贿的方式来换取投票的事件。在1914年 至1923年的10年间,共和体制经历了从废除到恢复的过程,该体制是民初政治的重要内容,故对后者有着关键性的意义,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共和体制是民初政治中的核心内容。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王朝,确立了以民主共和为原则的政治制度,这种制度的核心就是国家领袖及政府相关工作人员 由选举产生,且具有一定的任期。废除帝制建立共和体制,使民众的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以确立起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运作模式。1914年,袁世凯为了称帝,采取了废除国会的极端措施,但不久就遭到失败,此后新成立的国民政府,均以共和体制为运作核心,尽管这一阶段政局多次动荡,议会被废除后又被恢复,但都体现了共和体制 在民初政治中的核心地位。

(二)共和体制的法理性在各方势力的利益争夺中被承认。晚清以来对于民主共和制度的宣传,辛亥革命废除帝制建立共和体制的实践,均使民主共和在民初确立起强大的法理性,任何人均无法否认。袁世凯废除议会复辟帝制,但在各方的联合反对下失败,即是明显的例子。此后的府院之争、曹锟贿选等事件,也均以共和体制为运作框架。

(三)共和体制的实际运行,改变了民初政制的走向。从袁世凯废除议会到曹锟贿选,议会经历了从废除到恢复的过程,期间发生的诸多乱象,也生动地反映了民主共和体制引入中国后面临的水土不服。这种情况引起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精英人 物的反思。他认为中国尚无法完全践行西方式的议会,主要原因在于民众民主意识淡漠,因此需要国民党担任“保姆”来教会民众如何运用民主,即“训政”。要实施“训政”,就要建立国民党的独大地位,推翻北京国民政府,建立由国民党主导的国民政府。这即是此后中国的政制走向。

国会政治是民初国人将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移植于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实践,但这种移植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导致了议会制度在中国的夭折,其间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深思。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