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题

(2020年1月4日江苏省徐州市初中美术面试真题)
1.题目:《夜咖啡馆》
2.内容:
赏析《夜咖啡馆》
这是梵高的晚期作品,用了他最喜欢的蓝色与黄色作为主基调。蓝色与黄色向来是 梵高的最爱,这两种对比色,一个诉说着恬静的心情,一个代表着喧闹的气氛,在 这幅画中,即便静谧的蓝色夜晚将至,但由鹅卵石铺成的广场,在黄色调的灯光下, 依旧展现着人们的欢乐与活力。
本幅画的笔触相当准确,这是梵高细心观察的结果。黄橙的灯光和深蓝的夜空相互对比,视线沿着咖啡棚和座位向后延伸,使画面产生纵深感。梵高曾说这是一张张不 用黑色的夜景图,他成功的运用色彩表现了夜间户外写生的效果。

问答题

基本要求:
(1)写出教学过程的主要步骤;
(2)配合教学内容板书(可根据需要,适当板绘);
(3)教学过程中设计提问;
(4)试讲时间为10分钟左右。

【正确答案】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多媒体展示夜晚咖啡馆的室外场景图,提问:看到此场景带给你什么感受?(静谧、温馨、凄凉……)如果你来描绘,你会从哪些方面展开?十九世纪后印象主义梵高于1888年9月创作了一幅布画油画,是画家在艺术上最大胆的色彩探索,之后的野兽主义、表现主义等艺术风格都能在这幅油画开创性的色彩中找到源头。顺势引出课题《夜咖啡馆》。
活动二:描述分析
1.教师展示《夜咖啡馆》,引导学生观看思考:作品描绘了哪些内容?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有蓝色的星空、黑黝黝的房舍阴影,从屋子里流泻出来的温暖灯光和闪闪发亮如宝石般的星星,营造了一种温馨、和谐欢唱的氛围。
2.展示《夜咖啡馆》局部图,提出问题:在这幅作品中画家是如何通过色彩营造出这种温馨、和谐的氛围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色彩对比强烈,大面积运用蓝色、黄色,代表着恬静的心情和喧闹的气氛。在深蓝色的夜空中,运用明丽的黄色,寥寥数笔就描绘出天空中的群星,宛如朵朵灿烂的灯花;即使在夜晚的灯光下也能展现人们的欢乐与活力。
3.教师继续追问:艺术家运用什么样的笔触来记录这一场景?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粗犷的短笔触、准确、安静有序;比如地面上鹅卵石以黑色和黄色笔触纵横交错。
4.提问:画家是如何体现画面的空间感?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利用黄橙的灯光和深蓝的夜空相互对比,视线沿着咖啡棚和座位向后延伸,平行透视的视觉空间,使画面产生纵深感,洋溢着一种平和的诗意。
活动三:总结解释
结合所学提问:艺术家这么描绘画面是想传达什么情感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传达了作者对夜晚的喜爱、对色彩的迷恋,传达了一种安静、平和的心情,以及对宁静、安详的追求。
活动四:欣赏评价
多媒体展示梵高的《星空》《向日葵》等作品,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任选一幅作品,引导学生从色彩、笔触、画面感受等方面探究其特点。
(如:《星空》内容—充满运动和变化的星空;感受—躁动不安;色彩—蓝色、紫色与黄色形成强烈的对比)
活动五:小结作业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课所学,引导学生能够热爱艺术,像梵高一样敢于坚持和追求自己的理想。
2.课后作业:搜集梵高其他作品,欣赏并尝试分析。
【板书设计】

【答案解析】
问答题

答辩题目一:谈一谈你对梵高的了解,并任选一幅作品赏析。

【正确答案】

梵高,荷兰画家,是后印象主义的代表人物。用笔奔放,色彩强烈,表达了狂热的情感。梵高对中国和日本的版画颇感兴趣,在自己的绘画中吸收日本浮世绘绘画的养料,追求单纯感和表现力,代表作《向日葵》《星月夜》《夜间的咖啡馆》《吃土豆的人》《鸢尾花》等。
针对《星月夜》有以下理解:
创作背景:《星月夜》是19世纪法国后印象主义画家梵高在1889年创作于圣雷米精神病院的一幅油画。
作品内容:作品从高处远望圣雷米小镇的夜色,天空中的星星巨大明亮,随着拉长的云朵卷成汹涌的星云,右上角的月牙金黄耀眼,下方是被层层山峦包围的宁静小镇,近处如火焰一般的柏树直入云端,凸显了画面的神秘感。
艺术特色:画面构图独特,以顶天立地的柏树打破天空和矮山小镇组成的斜线,给作品带来强烈的运动感和眩晕感的同时,以“十字”形态增强了画面的稳定性。色彩大面积运用蓝紫色表现夜间的静谧,同时点缀与之对比强烈的黄色,以动静结合的方式将天地间的景象融入其中,顺着画笔带来的浓厚笔触和长短不一的线条,涌起阵阵漩涡,组成这奇幻的星月夜。
整体评价:这幅作品是梵高艺术成就的巅峰之作,对后世绘画产生了极大影响。

【答案解析】
问答题

答辩题目二:谈谈美术学科欣赏·评述领域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正确答案】

欣赏·评述领域是美术教材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具体来说,欣赏·评述领域要求学生达到的目标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积极参与欣赏评述活动,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第二,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形体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基本方法,提高审美情趣,增强审美能力。
第三,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化的态度。
第四,培养学生掌握欣赏的方法,提高学生欣赏和评述能力,使学生更好的了解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历史、艺术与文化的关系。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