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某黏性素填土场地采用柱锤冲扩桩法进行处理,天然土层承载力为90kPa,压缩模量为5MPa,处理后桩间土层承载力为100kPa,压缩模量为5.5MPa,基础底面附加压力为150kPa,采用正方形布桩,桩径为0.8m,桩土应力比为3,按《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02)计算。
单选题 置换率不宜低于( )。
  • A. 0.25
  • B. 0.30
  • C. 0.35
  • D. 0.40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单选题 桩间距宜为( )。
  • A. 1.4m
  • B. 1.5m
  • C. 1.6m
  • D. 1.7m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单选题 复合地基压缩模量为( )。
  • A. 7.5MPa
  • B. 8.25MPa
  • C. 9MPa
  • D. 9.5MPa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①面积置换率
[*]
②桩间距
[*]
③复合地基压缩模量
Esp=[1+m(n-1)]Es=[1+0.25×(3-1)]×5.5=8.25(MPa)
单选题 条件如(某桥墩基础底面尺寸为3m×9m,承受作用效应短期效应组合,荷载引起的基础底面压应力为250kPa,基础埋深3.0m,地基为均质软塑黏土。承载力的基本容许值为155kPa,采用砂垫层处理,砂垫层重度γ=18kN/m3压缩模量Es=15MPa,应力扩散角取30°,回填土重度为18kN/m3,如砂砾垫层的厚度为2.5m),如果按规范计算的下卧层的沉降量为86mm,则砂砾垫层地基的沉降量为{{U}} {{/U}}mm。
  • A. 100
  • B. 120
  • C. 150
  • D. 20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 =212 [*] =35.3(mm) 答案为(B)。
单选题 某场地资料如下:
①0~2m  淤泥质土  e0=1.32  γ=19kN/m3
②2~4m  淤泥  e0=1.63  γ=19kN/m3
③4~8m  软塑黏土  e0=0.95  γ=19kN/m3
④8m以下为密实粗砂。
室内压缩试验资料见表5.1.2.2。

表5.1.2.2 室内压缩试验资料

土层号
压力P/kPa
0
25
50
75
100
125
150
175
200
225
1
1.32
1.26
1.20
1.15
1.10
1.05
1.01
0.97
0.94
0.91
2
1.63
1.50
1.39
1.28
1.20
1.12
1.05
0.99
0.95
0.91
3
0.95
0.92
0.90
0.89
0.88
0.87
0.86
0.85
0.84
0.83
场地采用大面积堆载预压法处理,堆载值为80kPa,如取经验系数ξ=1.2,当固结度达到90%时的竖向沉降值为{{U}} {{/U}}。
  • A. 543mm
  • B. 449mm
  • C. 434mm
  • D. 380mm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①各土层中点的自重应力
[*]
②各土层自重应力所对应的孔隙比e1i
[*]
[*]
③自重应力与附加应力之和
σ'1=19+80=99(kPa)
σ'2=57+80=137(kPa)
σ'3=95+80=175(kPa)
④预压后孔隙比e2i
[*]
e23=0.85
⑤最终竖向变形量
[*]
=0.4999
⑥U=90%时的沉降
S90=SfU90=0.4999×0.9=0.4499(m)=450(mm)
单选题 某场地为淤泥质土场地,土层厚度为10m,重度γ=19kN/m3,固结系数Ch=Cv=1.3×10-3cm2/s,下伏土层为不透水层,采用预压固结法,分级加荷,第一级荷载△P1为60kPa,加载速率为每天6kPa,第一级荷载施加完成后30d开始施加第二级荷载,△P2=40kPa,加载速率为每天4kPa;场地中设有袋装砂井,井径70mm,井距为1.5m,按等边三角形布置,砂井穿透软土层,软土层土样室内压缩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压力P/kPa
0
25
50
75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孔隙比e
1.10
1.02
0.96
0.91
0.87
0.83
0.79
0.76
0.73
0.70
按《港口工程地基规范》计算,自第一级荷载开始施加后100d,地基的平均总固结度为{{U}} {{/U}}。
  • A. 65%
  • B. 70%
  • C. 75%
  • D. 8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de=1.05s=1.05×1.5=1.575(m)
[*]
第一级荷载的固结度uγz1
[*]
uγz1=1-(1-uz1)(1-uγ1)
=1-(1-0.195)(1-0.766)=0.812
第二级荷载的固结度uγz2
[*]
z2=1-(1-0.193)×(1-0.569)=0.652
第一级荷载最终沉降量
[*]
σz1=95+60=155(kPa)
[*]
第二级荷载最终沉降量
σz2=155+40=195(kPa)
[*]
加荷后100d平均固结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