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选题
某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45.9m,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Ⅱ类场地,第三层为转换层,纵横向均有落地剪力墙,地下一层板顶作为结构的嵌固端。
单选题
剪力墙肢W1底部截面的内力设计值
首层某剪力墙肢W1,墙肢底部截面考虑地震组合后的内力计算值为弯矩2900kN·m,剪力724kN。试问:剪力墙肢W1底部截面的内力设计值M(kN·m)、V(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2900,1160
- B.4350,1160
- C.2900,1050
- D.3650,105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房屋高度45.9m,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查《高规》(JGJ 3—2010)表3.9.3,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二级;在根据《高规》第10.2.6条,应提高一级,则抗震等级调整为一级。
根据《高规》第10.2.18条,抗震等级为一级时弯矩增大系数为1.5;剪力墙肢W1底部截面的内力设计值M=1.5×2900=4350(kN·m),根据《高规》第7.2.6条,剪力增大系数为1.6。V=1.6×724=1158.4(kN)。
若按二级考虑,则M和V的增大系数分别为1.25、1.4,得3625kN·m、1014kN,错选D。
房屋高度45.9m,丙类建筑、7度、Ⅱ类场地。
[考点] (1)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是否应调整;(2)由抗震等级与得弯矩增大系数、剪力增大系数。
单选题
柱配筋计算时所采用的有地震作用组合的柱底压力设计值
首层某根框支角柱C1,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作用下,其柱底轴力N
Ek=1100kN,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其柱底轴力标准值N
GE=1950kN。假设框支柱抗震等级为一级,不考虑风荷载。试问:柱C1配筋计算时所采用的有地震作用组合的柱底压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3770
- B.4485
- C.4935
- D.566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高规》(JGJ 3—2010)第10.2.11条第2款,一级框支柱由地震作用产生的轴力应乘以增大系数1.5;根据《高规》第5.6.3条和5.6.4条,柱C1配筋计算时所采用的有地震作用组合的柱底压力设计值
N=γGSGE+γGvSEvk=1.2×1950+1.3×1.5×1100=4485(kN)
直接按照分项系数1.2、1.3代入,得3770kN,错选A。
在以上计算基础上乘以1.5的系数,得5655kN,错选D。
(1)首层某根框支角柱;(2)假设框支柱抗震等级为一级,不考虑风荷载。
[考点] (1)根框支柱轴力增大系数;(2)由地震作用组合和柱底压力设计值计算。
单选题
钢筋面积A
sh满足规程要求且最接近计算结果
第四层某框支梁上剪力墙墙肢W2的厚度为180mm,该框支梁净跨l
n=6m,框支梁与墙肢W2交接面上考虑风荷载、地震作用组合的水平拉应力设计值σ
xmax=0.97MPa。试问:在框支梁上0.2l
n=1200mm高度范围内的水平分布筋实际配筋(双排)选下列何项时,其钢筋面积A
sh才能满足规程要求且最接近计算结果?
A.

8@200(A
s=604mm
2/1200mm)
B.

10@200(A
s=942mm
2/1200mm)
C.

10@150(A
s=1256mm
2/1200mm)
D.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高规》(JGJ 3—2010)第10.2.22条第4款,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0.85;
根据《高规》式(10.2.22-3),水平分布筋实际配筋钢筋面积
[*]
再根据《高规》第10.2.19条,抗震设计时最小配筋率为0.3%,
Ash=0.3%lnbw=0.3%×1200×180=648(mm2)
配筋面积应按较大值取用,即Ash=659.6mm2。
(1)框支梁净跨;(2)水平分布筋实际配筋(双排)。
[考点] (1)γRE的查取;(2)Ash的计算值;(3)Ash的构造配筋值。
单选题
地震影响系数
某高层建筑采用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5g,场地特征周期0.35s,考虑非承重墙体刚度的影响予以折减后自振周期T=1.82s。已经求得η
1=0.0213,η
2=1.078,试问:地震影响系数α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0.0197
- B.0.0201
- C.0.0295
- D.0.030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高规》(JGJ 3—2010)表4.3.7-1,因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5g、抗震设防烈度7度,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0.12。
由于η1=0.0213,根据《高规》式(4.3.8-2),[*],得阻尼比ζ=0.043。
或根据《高规》第11.3.5条,混合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阻尼比可取0.04(数值与计算值略有差异)。
代入《高规》式(4.3.8-1),得
衰减指数[*]
因T1=1.82s>5Tg=5×0.35=1.75(s),根据《高规》图4.3.8,得地震影响系数
α=[η20.2γ-η1(T1-5Tg)]αmax
=[1.078×0.20.913-0.0213×(1.82-5×0.35)]×0.12
=0.0296
[*]
(1)钢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2)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5g、场地特征周期0.35;(3)折减后自振周期T=1.82s。
[考点] (1)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2)阻尼比ζ的计算或查取;(3)衰减指数γ的计算;(4)T1与5Tg的关系,确定α的计算式。
单选题
考虑双向水平地震的扭转效应中,框架柱的轴力标准值
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的某高层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当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时,在单向水平地震作用下某框架柱轴力标准值如表所示。
表
单向水平地震作用方向 |
框架柱轴力标准值/kN |
不进行扭转耦联计算时 |
进行扭转耦联计算时 |
x向 |
4500 |
4000 |
y向 |
4800 |
4200 |
试问:在考虑双向水平地震的扭转效应中,该框架柱的轴力标准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5365
- B.5410
- C.6100
- D.6150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解析] 根据《高规》(JGJ 3—2010)第4.3.10条第3款,
框架柱的轴力标准值为[*]
框架柱的轴力标准值为[*]
取二者的较大者,框架柱的轴力标准值为5403.7kN。
若误取为较小者,错选A。
(1)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2)考虑双向水平地震的扭转效应。
[考点] 考虑双向水平地震的扭转效应框条柱的轴力标准值,轮次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