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痛哉!吾台民,从此不得为大清国之民也!吾大清皇帝何尝弃吾台民哉!有贼臣焉,大学士李鸿章也,刑部尚书孙毓汶也,吏部侍郎徐用仪也。台民与李鸿章、孙毓汶、徐用仪何仇也?大清国列祖列宗与汝何仇也?……汝既将发祥之地、陵寝迫近之区割媚倭奴,祖宗有知,其谓我太后、皇上何?尚且不足以快汝意,又将关系七省门户之台湾,海外二百余年戴天下不二之台湾,列祖列宗深仁厚泽不使一夫失所之台湾,全输之倭奴!我台民非不能毁家纾难也,我台民非不能亲上死长也,我台民非如汝李鸿章、孙毓汶、徐用仪无廉耻,卖国固位,得罪于天地祖宗也。我台民之父母妻子、田庐、坟墓、生理家产、身家性命,非丧于倭奴之手,实丧于贼臣李鸿章、孙毓汶、徐用仪之手也。
大清光绪二十一年四月,台湾誓死不与贱臣俱生之臣民公启。
——选自《中日战争》第六册
问题:
【正确答案】这是台湾人民反对割让台湾的檄文,它的背景是: ①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1894年清政府派兵助朝鲜镇压东学党起义,日本决定利用这一事件进攻中国。7月25日,日军在牙山口外丰岛海面袭击中国运兵船,爆发丰岛海战。因战争爆发于旧历甲午年,史称甲午战争。 ②接着又爆发了黄海海战、刘公岛海战,由于李鸿章坚持避战自守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③1895年3月又连丢牛庄、营口等地,辽东半岛陷落。1895年4月17日出使日本的李鸿章与日本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它是自《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步伐大大加快,他们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答案解析】
问答题
你对这个檄文有什么看法?是否同意其中的观点?
【正确答案】檄文中表达了台湾人民反对割地投降的决心。中国强烈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反对外来侵略,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但是檄文中将战败割地的责任完全归结到李鸿章等人的身上,则是有失偏颇。李鸿章等人虽有避战自保、签订卖国条约等罪责,但也要看到这是整个国内外形势使然,而非其本人所能决定,这样正是代表了时人的历史局限性。此说并非也无意为其开脱罪责,只是不能太过强调个人对历史的决定作用。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