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网络视觉新媒体发展的特征。
(1) 视觉新媒体
视觉新媒体是近年来出现的在传播空间上发生重大变化的视听业务形态, 从狭义上讲, 视觉新媒体是指基于互联网的各种视听业务形态, 包括网络广播影视、 IP 电视、 互联网电视、 手机电视等。
与传统视觉媒体相比, 视觉新媒体具有以下特征: ①视听内容形态多元化和分众化; ②内容来源多样化; ③内容体验丰富化; ④传播渠道/终端无所不在; ⑤单一渠道/终端的兼容性与多功能化; ⑥不同程度、 不断提高的互动性。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庞井君在《中国视觉新媒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将视觉新媒体划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侧重发展互动功能的视觉媒体, 主要是基于互联网及移动通信网, 包括网络广播电视、 IP电视、 手机电视、 互联网电视等; 另一类仍为单向传播方式, 但加速了传播渠道的分化和传播空间(终端) 的延伸, 主要是指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 和各种公共视听载体。
(2) 中国视觉新媒体发展的特征
当下中国视觉新媒体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①受众海量化。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使得视觉新媒体的内容海量化, 可供编辑和传播的内容资源呈几何级数增长。 另一方面, 海量化的内容又吸引了海量化的受众, 消费市场的扩大为新市场拓展了空间。 在信息内容、受众海量化的基础上, 受众进行广泛的信息共享, 不断产生新的信息裂变, 进一步加深海量化。
②运营企业化。 视觉新媒体服务的市场规模日益扩大, 据统计, 2012 年广告收入占互联网视频总收入的比例高达 72. 6%, 其次是版权分销收入, 占 12. 8%, 视频增值服务收入占 2. 9%。 与此同时, 视觉新媒体的运营与传统媒体的双轨制模式区别日益明显, 日渐向企业化运营靠近。
③资本多元化。 当下,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运营的主体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据相关统计,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运营主体中, 广电机构仅占 34%, 非广电机构占 15%, 非媒体类国有机构占 17%, 民营机构占 34%。
④业务形态多样化。 视觉新媒体业务的形态多样, 除了表现为网络广播电视、 IP 电视、 手机电视、 互联网电视等不同的技术形态之外, 同样的技术形态承载的视听服务形式也非常丰富。 例如, 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大量转播国内外电台、 电视台的节目内容, 同时加大原创内 容的创作力度, 引进购买国内外内容版权, 并大力运营UGC 和 PGC 内容。
⑤发展融合化。 从某种程度上, 视觉新媒体是对传统媒体的延伸和拓展。 视觉新媒体在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下迅速崛起, 并带动了数字电视、 传统信息渠道和无线网络等多个领域的变革。 目前这视觉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已经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融合, 传统媒体利用自身的内容生产能力和大众传播的特质, 同时借助视觉新媒体实现资源共享, 并借鉴视觉新媒体个性化和分类化传播的特点, 综合二者优势方能更好地发展。
(3) 发展视听新媒体的意义
①发挥新媒体独特的传播优势, 打造新的媒体生态。 视听新媒体作为极具代表性的新媒体传播方式, 拥有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 这些优势决定了其日后会成为新时代的主流媒体: a. 互动性, 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 互联网等新媒体完全实现互动, 传播者和受众可以互动, 受众之间也可以互动, 每个参与者的情感和思想都被激活; b. 自主性, 内容的传播和接收不再受时空限制, 一切都以个人的需求为准; c. 多功能, 新媒体无处不在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大到文化、 科技, 小到吃穿住行, 新媒体已经日益成为当代人不可或缺的“身体延伸”。
②促进媒体人才结构向更适应新时代传播格局的方向改变。 互联网已经打破了很多工业时代的既定界线, 新媒体是适应互联网时代传播特点的媒体, 也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一“媒体”。 新媒体是一种能力, 不仅是传统媒体在互联网时代需要获得的能力, 还是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得的能力。 视听新媒体不仅延续了传统电视时代的影响力, 也代表着未来媒体的发展方向, 这种趋势会促使媒体及媒体工作者加快转型, 向适应于互联网时代传播的方向发展。
③发挥网络新媒体的引导舆论、 国内外宣传的重要作用。 中国网络电视台在重大新闻事件、 大型活动、 栏目和主持人的宣传、 与电视互动、 频道建设等方面已取得长足发展, 发挥了党和政府对内、 对外网上宣传的重要舆论作用, 视听新媒体的发展将更有助于发挥网络新媒体在这方面的作用。 视听新媒体如何加快改革创新, 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和经营实力, 进一步提高网上信息的影响力和引导力, 是当前国家重点视听新媒体机构面临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