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向地带性、纬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三者合称为三向地带性。其规律具体如下:
(1)纬向地带性
随着地球各地纬度的不同,地球表面从赤道向南、北形成了各种热量带。植被也随着这种规律依次更替,形成植被的纬向地带性分布。世界植被纬向地带性分布规律是:北半球沿纬度方向自北向南依次出现寒带苔原、寒温带北方针叶林、温带夏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及热带雨林。欧亚大陆中部与北美中部,自北向南依次出现苔原、针叶林、夏绿林、草原和荒漠植被。动物群落的分布随着植被群落的变化也呈现明显的纬向地带性规律。但陆地生物群落的这种分布规律是相对的,在一些地区受海陆位置、地形、洋流性质、大气环流以及人为因素的强烈影响,出现“带断”现象。
(2)经向地带性
经向地带性主要与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和地形相关,一般规律是从沿海到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群落出现明显的规律性变化。以北美为例,其东部降水主要来自大西洋湿润气团,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相应地依次出现森林、草原和荒漠。其西部受太平洋湿润气团影响,雨量充沛,但被经向的落基山所阻,因而森林仅限于山脉以西。所以,北美东西沿岸地区为森林,中部为草原和荒漠。植被从东向西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荒漠→森林群落的更替,表现出明显的经向变化。
(3)垂直地带性
从山麓到山顶,气温逐渐下降,而湿度、风力、光照等其他气候因子逐渐增强;土壤条件也发生变化,在这些因子的综合作用下,导致植被及动物群落随海拔的升高依次呈带状分布,大致与山体的等高线平行,并有一定的垂直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