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然而,在现代中国人对传统事物的看法中,科举大概 也是被误解最深的制度。我们不应忽略科举制的历史性,试想在传统社会,能构想出其他更 好的选才制度来吗?古代的中国统治者和许多文化巨人并不是没有看到科举制的局限和弊 端,也不都是因循守旧之辈。但经过反复比较,最后还是选择了科举制,这实际上是一种择 善而从。古代一些学者批评科举取士并不等于反对科举制度。从古代到近代的学者对科举制 的批判主要是对应试现象、对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批判,特别是对八股取士的批判,很少有人 否定科举制本身。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文段首先说明科举是复杂的文化现象,接着通过“然而”转折,指出科举 被误解得非常深,人们忽略了科举的历史性,随后通过“但”表强调引出文段中心,即科举 制度是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最好选择,最后通过介绍很少有人否定科举制本身的这一情况,进 一步论证科举制是好的选择,对应 C 项。A 项,文段重在强调科举制度是当时的最好选择, “肯定多过否定”无中生有,排除;B 项,“弊端”并非文段论述重点,文段对科举制的感 情为积极倾向,意在证明科举制是好的制度,排除;D 项,“现实情况”无中生有,且未能 体现出科举制是好的制度这一观点,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