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析题

赵金铭(1994~1996) 指出,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 习得者首先得解决正误问题, 就是得把词语的位置摆对; 其次要解决语言现象的异同问题, 就涉及隐性语义的理解; 最后要解决高下问题, 就是语言的应用问题。 并据此提出, 初级阶段只需教最基本的语法形式, 使习得者具备区分正误的能力; 中级阶段侧重语义语法的教学, 使习得者具备区别语言形式异同的能力; 高级阶段侧重语用功能语法的教学,使习得者具备区别语言形式高下的能力。
陆俭明(2000) 指出,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教学是“不可缺的”, 问题是应该怎么给它定位。
陆先生认为, 一、 二年级阶段, 语法教学不宜过分强调, 更不能大讲语法规则。 这个阶段耍尽量鼓励学生敢说、 敢写, 多写, 而不必在语法上“斤斤计较”, 否则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三四年级, 可适当加大语法教学的分量, 可略为系统地讲一些基本的、 必要的实用汉语语法知识。
李泉(2003) 指出, 在承认语法在第二语言教学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的同时, 还必须明确语法教学不应成为语言教学的主要内容, 应确立“与其多讲语法不如多让学生接触有关的语言材料”的语法教学策略。
杨惠元(2003) 指出, 强化词语教学, 是说在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中, 词语教学自始至终都应该放在语言要素教学的中心位置, 同时也意味着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淡化句法教学, 是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必自始至终强调句法教学,只教最基本的句型, 句法规则宜粗不宜细。 文章还详细讨论了为什么要“强化词语教学, 淡化句法教学”, 以及如何做到这一点。
吴勇毅(2004) 指出, 语法现象、 语法结构要通过词汇教学的方式进行, 以词汇教学替代语法教学, 以词汇教学带动语法教学。 语法词汇化现象在自然语言的发展中是存在的, 如“变成、 当成、 好看、 好听”等, 另外“离合词”“动补结构”等都可以用词汇化的方式来处理; “语法词汇化”为如何深化、 细化、 具体化句型教学后的语法教学提供了思路。
问题:

问答题

这篇材料论述的主题是什么?

【正确答案】

这篇材料论述的主题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法教学的地位和侧重点, 即应该如何对待语法教学。

【答案解析】
问答题

这篇材料中提到了五位学者, 请简述他们对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观点。
要求: 回答简明扼要, 不超过300字。

【正确答案】

观点
①赵金铭: 语法教学要根据学习者所处的阶段有所侧重, 并逐渐加强语法教学的难度, 如初级基本语法形式, 区分正误; 中级语义语法, 区别语言形式异同;高级语用功能语法, 区别语言形式高下。
②陆俭明: 语法教学要根据学习者水平施教, 一二年级不计较语法, 三四年级适当加大。
③李泉: 语法教学不是语言教学主要内容, 多讲语法不如让学生多接触有关语料。
④杨惠元: 语法教学应以词语教学为中心, 淡化粗化句法教学, 最大限度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⑤吴勇毅: 语法教学应通过词汇教学的方式进行, 以词汇教学带动语法教学。

【答案解析】
问答题

结合上述材料, 阐述你对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认识和看法。

【正确答案】

个人看法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是对目的语的词组、 句子以及话语的组织规律的教学, 用以指导言语技能训练并培养正确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是以外国人为对象, 进行从语言到言语的教学与训练, 通过讲授用词造句的规则和大量言语技能的操练, 使外国人能够听说读写汉语。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原则主要有: ①通过语言对比突出语法的重点和难点。 ②从句型入手, 句型操练与语法知识的归纳相结合; ③由句子扩大到话语; ④语法结构的教学与语义、 语用和功能的教学相结合; ⑤精讲多练, 以练习为主; ⑥先易后难、 循序渐进地安排语法项目; ⑦重视纠正学习者的语法错误, 并把病错句的分析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一个部分。
语法教学主要采用归纳法、 演绎法、 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方法。 语法教学一直处于第二语言教学的中心地位。 从最早的语法翻译法到听说法、 认知法, 都十分重视语法规则的教学。 但具体做法不同, 语法翻译法以语法教学为中心, 语法是语言教学的主要内容, 强调记忆语法规则; 听说法用句型操练代替语法教学, 强调用机械的刺激-反应-强化养成习惯; 认知法则重视对语法规则的理解和运用。 其共同的缺点是过多地依赖语言的结构形式, 脱离了所表达的社会文化内容(语义) 和社会交际原则(语用) , 局限于句本位而忽视了话语的教学。 其结果不仅不利于对语言的运用, 而且对语法规则的描述也是不完整的。 另一方面, 随着功能意念研究的开展、 交际教学法的兴起, 在强调应用的同时又放松了对语言结构准确性的要求,一度忽视了语法规则, 把语法教学和交际应用对立起来。 以克拉申的学习与习得理论为基础的自然法, 几乎完全否定了语法教学的必要性。 经过多年反复探索与争论,目前大多数教师和学者还是认为语法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论语法教学在教材中是明线或是暗线处理, 掌握语法规则仍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基础。 掌握语法规则有利于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现在, 交际法的创始者也认为不学习语法不可能真正学会一种语言。 但是, 在如何教语法、 语法在语言教学中占多大比重等问题上, 仍有不同看法, 这需要语言教学实践和研究者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找到最适合的方式。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