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   试论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正确答案】通货膨胀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经济中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客观需要量,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导致单位货币贬值(货币代表的价值量减少或购买力下降),物价上涨的经济现象。 (1)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需求拉上,是指经济体系中存在对产品和劳务的过度需求,即总需求超过总供给,在社会总供求不平衡的状态下,过多的需求拉动价格水平上涨。由于总需求是由有购买和支付能力的货币量构成的,总供给则表现为市场上的商品和劳务,因此,“需求拉上”可以通俗地说成是“太多的货币追求太少的商品”。由于投资扩大、消费支出和政府支出扩大、货币信贷规模扩大等各种原因,会引起社会总需求扩大,从而打破已有的总供求均衡,导致物价总水平上涨。 ②成本推动,是将通货膨胀的成因归结为供给因素,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总供给的变化,是由于供给过程中的成本提高而导致了物价水平上升。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有:工资成本上升;垄断性企业利润要求提高,垄断产品价格提高;进口成本、间接成本等各种成本上升。 ③供求混合推动,是将供求两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认为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上和成本推进共同起作用而引发的。“成本推进”只有加上“需求拉上”才有可能产生一个持续性的通货膨胀。 关于通货膨胀还有其他多种成因。如输入型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财政赤字,信用膨胀,本币贬值过度,国际收支顺差过大,固定资产投资过度,经济增长速度过快,经济体制不健全,缺乏一整套管理市场的手段和法律体系等等。 (2)从国际国内治理通货膨胀的一般经验来看,主要的治理措施有: ①紧缩的货币政策,其主要措施,一是减少货币供应量,具体操作手段是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减少基础货币的投放;二是提高利率,具体操作手段是中央银行提高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率、抵押贷款利率和信用贷款利率,同时这也会使得存款利率、债券利率相应提高。 ②紧缩的财政政策,主要是指增加收支、减少赤字。其中增收的措施主要是增加赋税;节支的措施主要是压缩政府机构费用开支甚至精简机构、减少军费开支,控制公共事业投资,减少各种补贴和救济等福利性支出。 ③紧缩的收入政策,主要用于治理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是指政府对工资和物价进行管制,具体措施是确定工资-物价指导线,即政府当局规定允许货币总收入在一定年份增长的目标数值线,并据此相应地采取使每个部门的工资和价格的增长收敛于指导线的措施。 ④积极的供给政策,是指以积极刺激生产的办法增加供给,同时压缩总需求来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其主要措施包括:大幅度降低税率;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对企业经营活动的限制;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也要减少政府支出。 ⑤货币改革,是指政府下令废除旧币,发行新币,变更钞票面值,对货币流通秩序采取一系列强硬的保障性措施等。这种强有力的货币改革措施,一般是针对恶性通货膨胀的。当物价上涨已经显示出不可抑制的状态,货币制度和银行体系已经濒临崩溃时,才会迫使政府进行货币改革。 除了上述治理通货膨胀的一般主要措施外,还存在一些比较特殊的政策主张或做法,如推行指数化政策。所谓指数化,简单说就是收入指数化。它是将主要经济变量如工资收入、利率等与物价指数挂钩,当物价指数上升时,这些经济变量自动随之调整。制定反托拉斯法限制垄断高价,不少发达的工业国家将其作为价格政策的基本内容。 现今通货膨胀原因是多层面的,应该在实际中结合上面的措施综合运用。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