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

【案例三】

今年8月,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秦家镇新星村投票通过了首个《村民公约》(以下简称为《公约》)。根据《公约》,不尊老爱幼、违背社会公德者,在惠民政策民主评议时一票否决。

这份在村民中酝酿了三四个月的《公约》通过时,不少村民鼓掌。“奖善罚恶,这是最基本的准则,这个《公约》就像面镜子,将督促大家变得更好。”60岁的村民秦正权认为,“如果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方面有问题,这样的人少得到一些东西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也有人对此不认可:村规民约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相抵触,不得侵犯村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的内容。国家相关法律及出台政策中并无道德条件,但《公约》从道德上设置一票否决显然是不妥当的。如果不尊老爱幼,该受道德上的谴责,但不能因此减少享受惠民政策的权利。

问答题

你怎样看待和评价材料中《公约》的规定? _____

【正确答案】

《公约》的规定强调了社会道德的重要性,符合绝大部分村民的利益要求;同时其出发点是好的,希望能督促村民遵守社会道德。但《公约》的有些内容违背了法律的相关规定,侵犯了村民的权利,有可能对个别村民不公平公正。

【答案解析】

问答题

根据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区别和处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_____

【正确答案】

《公约》的规定强调了社会道德的重要性,符合绝大部分村民的利益要求;同时其出发点是好的,希望能督促村民遵守社会道德。但《公约》的有些内容违背了法律的相关规定,侵犯了村民的权利,有可能对个别村民不公平公正。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