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论述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目前,网络已经成为公民生活“须臾不可离”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网络安全法》《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管理办法》《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等一大批互联网领域的法律、行政法规的颁布实施,国家权力对于公民自由的不当限制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
问答题
上述材料将干预公民的哪项宪法权利,其权利行使有何限制?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上述材料将干预公民的言沦自由权。《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公民在网络这种公共环境中有发表其意见、观点的权利,但必须在一定范围内行使,否则可能损害他人、社会的利益。因此应受以下限制:
①公民在行使言论自由时不得侵害他人的隐私权和名誉权,否则可能构成民事侵权。
②淫秽言论会受到限制或者禁止。
③煽动仇恨和挑衅言论会受到约束或者限制。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对基本权利进行一般性的限制,唯有国会可以为之。而立法除要符合法律保留原则外,还要受到下列原则的进一步约束,此即基本权利限制的限制。
①明确性原则。法律对公民基本权利所作的限制,内容必须明确,可以成为公民行动的合理预期。如果法律条文过于宽泛、笼统和模糊,在接受宪法审查的时候,此类法律往往会被宣告为违宪而无效。
②比例原则。比例原则要求为公共利益而限制公民基本权利的时候,必须要在手段和目的之间进行利益衡量。限制基本权利的目的必须具有宪法正当性。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手段适合性,所采用手段必须适合目的之达成;限制最小化,立法所采取的是对基本权利影响、限制最小的手段,狭义比例原则,要求手段达成的公共目的与造成的损害之间具有适当的比例关系,即均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