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题
基本情况:
小丽,女,16岁,九年级,智商正常。出生后,由于祖父母存有的重男轻女思想,父母之间思想、个性和脾气的不合,家庭矛盾日益激化,最终导致家庭的解体。
3岁时,尚无记忆的她经常受到父母打架吵骂声的侵袭和惊吓,5岁时便跟随母亲开始经历离异单亲家庭的生活。离异后的母亲把自己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女儿身上。一方面,在生活上对孩子百般依顺,哪怕是力所能及的小事,如穿衣解带,学习用品整理都由母亲包办。长此以来,她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极差。离异后的母亲心里充满矛盾,一旦遇到烦恼则把一腔怨恨倾倒在孩子身上。初中阶段,生理上的发育使她变得内向、自我封闭。特殊的家庭结构状况,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缺乏,又使她显得过于自卑。繁重的学习,频繁的考试,考试后每次成绩的揭榜公布,九年级大量的作业,中考前白热化的模拟考试使她的焦虑症一次一次变得严重。时常怀疑自己的能力,害怕在集体中表现自己。有时想逃避一些特定的环境,考试时怕到学校,取得不好成绩不愿回家,回避老师、同学和家长。在生理上,每次焦虑过度则感到胸闷、眩晕、呼吸、心跳加快、虚汗、不思进食,严重时还会头痛、昏晕、呼吸急促、腹泻、恶心。晚间失眠,恶梦,梦中惊醒后惧怕,行为上手足无措,或出现机械性反复动作,自言自语,严重时还会哭笑失常。
【正确答案】(1)原因分析
①生理遗传因素。患有焦虑症的学生往往具有非常敏感和活跃的神经系统,这些状况往往来自父母亲的遗传。
②个性特征。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内向压抑,胆小谨慎和敏感的神经,环境的改变和不适会增加她对焦虑症的易感性。性情较为冷漠,自我封闭,不善交际,不开朗。
③家庭环境因素。父母离婚感到迷惑和不安,这种感觉一旦形成,会持续很长时期。被家庭忽视或被虐待。以及经常受到家长虚拟环境的恐吓,便会大大增加焦虑症的发病。
④学校、社会环境因素。学习上压力沉重,用脑过度,导致心理疲劳。在学习上付出了极大努力.成绩却迟迟不能得到提高。具有焦虑倾向的学生一旦面临考试会诱发焦虑。
(2)解决方案
①心理分析和解释性心理治疗,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焦虑源头,正确对待生活,正确对待压力挫折。
②催眠,缓解不良情绪,让她在催眠的状态下自我放松,在其中得到宣泄,是内心的积郁可以疏导。
③学校要做好学生的早期预防工作,要加强对学生健康心理培养教育工作,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要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疏导工作,经常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④家庭中的不良教养方式亟待改善,父母对她的关心爱护亟待加强.要让孩子有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
(3)小结
中学生中为学习、生活而焦虑的心态普遍存在。而且在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焦虑。适度的焦虑对学生并无害处。有利于学生审时度势,深思熟虑地分析和处理自己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激励自已不断上进。焦虑不足或焦虑过度均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若焦虑过度到学生长期不能摆脱烦恼、不安、恐惧的心态,并出现不良生理反应和异常的肢体语言时就成为焦虑症。只要我们学校、家庭、社会全面关心,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学生的心理培养和疏导工作,中学生焦虑症的发生一定会减少到最低程度,使学生的心理素质日益提高,成为新世纪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