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晋绥日报》的反“客里空”运动。
 
【正确答案】(1)含义 反“客里空”运动是指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区新闻界为了反对新闻失实而发起的一场维护新闻真实性的运动。“客里空”是苏联剧作家考涅楚克的剧作《前线》中一个惯于捕风捉影、弄虚作假的前线记者的名字,后来成为记者浮夸风、“假新闻”的代名词,具体表现在:①为追求生动感人,“合理想象”增加许多不真实的细节;②“合理预言”,加大提前量;③夸大其词,胡编乱造;④见风使舵,强扭角度。1947年,《晋绥日报》发起了一场采用发动读者揭发“客里空”、报社工作人员检查“客里空”、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式揭发虚假新闻的活动,即反客里空运动。 (2)起因 1947年春,在晋绥解放区土地改革运动初期,由于新闻工作者个人主义、主观主义思想作怪,报纸上出现了不少失实的新闻报道,出现了一些凭空制造的“英雄”与“模范”。土改宣传报道犯了不少右倾错误,妨害了土改运动的展开,损害了人民新闻事业的形象,广大农民对报纸产生了不信任的情绪。 (3)经过 ①《晋绥日报》首先认识错误并予以纠正。自1947年6月起,《晋绥日报》认真检查了新闻报道工作中右的倾向和存在的新闻失实问题,采用在报纸上公开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发起了反“客里空”运动。 ②6月15日,《晋绥日报》用第4版整版篇幅刊登苏联剧本《前线》中有关“客里空”的情节。在“编者按”中说:“我们的编者作者应该更加警惕,并勇敢地严格地检讨与揭露自己不正确的采访编写的思想作风,更希望我们每一个读者都起来认真、负责、大胆地揭发客里空和比客里空更坏的新闻通讯及其作者,在我们的新闻阵营中肃清客里空。” ③6月25日至27日,《晋绥日报》以《不真实新闻与客里空之揭露》为题,将报社自我检查出的或群众揭发检举出的失实报道连续曝光。接着,一些报社工作人员以及通讯员对自己采写的报道失实之处作自我检查与自我批评。 ④9月18日,《晋绥日报》在其创刊七周年纪念之际,与新华社晋绥总分社联名发表《关于“客里空”的检查》,连载4天,将检查的重点指向报社的领导人员,提出把肃清“客里空”与检查端正领导作风结合起来。 ⑤反“客里空”运动得到中共中央的肯定,并通过新华社的宣传报道,从晋绥解放区推广到其他解放区。1947年8月28日,新华社发表署名总社编辑部的专论《锻炼我们的立场与作风——学〈晋绥日报〉检查工作》;9月1日,新华社发表社论《学习〈晋绥日报〉的自我批评》,深刻分析了解放区新闻工作者的立场与作风发生问题的阶级根源与历史根源。 ⑥在新华社的号召下,各解放区新闻界自9月起普遍展开反“客里空”运动。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和新华社晋冀鲁豫总分社、太岳《新华日报》和新华社太岳分社、《东北日报》和新华社东北总分社等新闻机构都先后作出学习《晋绥日报》自我批评精神的决定,认真检查新闻报道工作和新闻工作者的立场作风等问题。反“客里空”运动一直持续到1948年春季才告一段落。 (4)意义 ①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检查、纠正了新闻报道失实现象,维护了新闻真实性原则。 ②创新了一种新闻编辑手段,为了有效地防止新闻报道的失实或偏差,《晋绥日报》创造性地运用了“编者按语”这一编辑手段。 ③克服了土改宣传中的“右”的倾向,改造了新闻工作者的文风与作风,提高了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质。 (5)不足 在反“客里空”运动中,一度出现了“左”的偏向,误伤了一些好人。更为严重的是,《晋绥日报》等不少报纸宣传了“查三代”来划分阶级成分的错误做法,片面强调“走贫雇农路线”,排斥与打击中农和其他工商业者,对土改运动起了误导作用。所幸这一情况迅速为党中央所察觉并及时予以修正。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