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答案】美国新闻传播学教育专家詹姆斯·凯瑞于1970年提出“传播传递观”和“传播仪式观”两个重要概念。 (1)传播传递观和传播仪式观的定义 ①传播传递观 传播传递观是源自地理和运输方面的隐喻,它认为“信息的移动在本质上是与货物或人的位移相同的过程”。传播传递观是指讯息在空间传递和发布的过程,它是一种单纯的信息量的传输,以社会心理学与行为主义为基础,目的在于实现对空间距离和人的控制。 ②传播仪式观 a.传播仪式观认为传播是一个制造、保持、修补和转换现实的象征性过程。通过传播,一定群体的人们共享民族、阶级、性别身份、信仰,即共享相同的文化仪式。 b.传播仪式观质疑了美国主流传播学研究模式,为传播学研究开启了一条新航线。 c.传播仪式观是指北美新教徒举行的“一种以团体或共同的身份把人们吸引到一起的神圣典礼”,这种观点把传播看作一种“仪式”而非“位移”。 d.传播的仪式观并非直指讯息在空中的扩散,而是指在时间上对一个社会的维系,不是指分享信息的行为,而是共享信息的表征。传播的起源及最高境界,并不是指智力信息的传递,而是建构并维系一个有秩序、有意义,能够用来支配和容纳人类行为的文化世界。 (2)传播传递观和传播仪式观的区别 ①传播的传递观,强调信息在空间的传布,以社会心理学和行为主义为基础,目的在于实现对空间距离和人的控制。而传播的仪式观,不是分享信息的行为,而是共同信仰的表征,强调文化的共享,目的在于维系一个社会。 ②凯瑞认为仪式观才是传播的起源和最高境界。这个境界就是构建并维系一个有秩序的、有意义的、能够支配和容纳人类行为的文化世界。但需要指出的是,传播的传递观也并非错,只是不够全面。传递观一直占据着美国传播学研究的主流地位,在中国也是,所以此时着重对传播的仪式观进行研究与思考,意义重大。 ③仪式观是对传递观的有益补充。传播研究中以体现“传递观”的经验主义学派为主流,多按传播五要素展开,侧重效果研究,较少注意传播的文化影响。传播的仪式观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是对经验主义研究的有益补充。 仪式观的理论创新在于: a.作为一时的传播的目的不再以减少不确定性,而在于一种参与和体验。它给人们带来参与感和存在感的同时,也促进着传播的进一步扩大。 b.传播的功能也不在于表层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变化,而在于深层次的文化理念、意识形态的变化。 c.传播具有一套传播体系化、程序化的东西,具有一般仪式的特征。人们在长期的耳濡目染的情况下,逐渐熟悉、习惯社会整体的秩序和规则。 ④传递观为传统传者受者角度,仪式观为参入者角度。经验主义研究将传播主体分为传者和受者,很容易导致研究的偏向,或传者中心论,或受者中心论。在仪式观中,传播的主体都是平等的参入者,大家共同参入,共同体验,共同建构仪式。 ⑤传递观缺少对文化分析的关注,注重实验与调查,仪式观使用符号学理论来研究传播的内容,不用或少用信息的研究方式。符号变化的“所指”与一定的社会文化密切相关,通过符号解读,就能分析传播的文化意义。 ⑥传播作用的分析从传递观中零碎的“认知”、“情感”、“行为”层面上升为文化层面,从短期效应上升为一种长期效应,可能更准确、更有价值。传播效果分析往往只注重短期的,表面的传播作用。传播仪式观则注重传播对秩序的建构,对信仰的扩散,所涉及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所提高。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