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题 货币形态的发展有哪些主要阶段?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货币形态的发展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
(1)货币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化阶段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最初是以金块或银块的形式出现的,其重量和成色都存在着区别,每次交换时都要核实重量、检查成色,显得很不方便。于是,随着商品交换的不断扩大和日益发展,铸币便出现了。但铸币由于在流通中受到磨损,它的重量不断减少,其名义含量与实际含量相分离。随后,作为“纯粹的象征性质”的纸币就出现了。
金属货币之所以能够被纸币代替,是与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分不开的。从货币的价值尺度的职能来看,“商品价值观念地表现在一个金量上,这个金量则由纸象征地可感觉地体现出来”。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仅仅是价值的符号。价值符号代替真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可能性在实现之前,必须赋予它社会意义,换言之,就是它必须获得社会的公认,公认它能代表真实货币进行流通。因此,纸币是由国家通过法定的途径发行的。这样的国家权力只有在本国范围内有效。
(2)货币从纸币向信用货币转化
从形式上看,信用货币也是一种纸质货币。从历史上看,当货币形式演化为由纸质品的价值符号代替金属货币时,在此前后便出现了由借贷行为而产生的各种信用凭证,比如银行券、商业票据等。它们都是信用货币,其基本特征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能够节省流通费用,方便携带和结算,上述信用货币称为广义信用货币。随着商品货币关系的不断发展,信用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由银行信用产生的各种信用凭证,如支票、汇票、期票、存款货币等,被社会广泛作为流通与支付手段,执行货币的基本职能,比如在人们购买消费品时,大量使用信用卡。这些通常被称作真正的信用货币,也就是指狭义的信用货币。
(3)货币从信用货币向电子货币转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货币出现了。电子货币是指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和支付。随着银行计算机网络化的形成,存款货币逐渐为电子货币所代替。